提起結腸息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一種會嚴重威脅到人們健康的疾病,很多人都因此而感到十分不適,因為這種毛病嚴重起來的話會讓人很難受,那么大家知道結腸息肉的病因是什么,以及應該如何預防結腸息肉呢?
一女子結腸內竟長出這種玩意
某醫院為一女性患者進行了結腸息肉切除手術。該患者結腸息肉數目之多,體積之大,手術用時時間長,創造了蓬萊市中醫醫院接診患者“之”。
該患者59歲,因“大便帶血1周”入院,入院后行結腸鏡檢查示:全結腸可見大小不一息肉,大的直徑已達3厘米。
結腸息肉一般為良性腫瘤,但體積較大、較寬的息肉,癌變的可能性非常高,所以消化科醫師建議患者進行手術。
手術中,由于息肉數目較多,手術醫師借助尼龍繩結扎術,高頻電凝電切術,鈦夾釋放術等歷經5個多小時,成功切除息肉45個。
手術過程中患者沒有明顯不適,操作過程順利。經病例檢查,其息肉均為良性,并無癌變。目前該患者預后良好,半年后再到醫院復查。
消化科醫師介紹,結腸息肉的發病因素主要為感染、年齡、生活習慣(粗纖維飲食、吸煙等)、遺傳,臨床表現主要為間斷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帶血,多為鮮紅色,繼發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
少數患者可有腹部悶脹不適、隱痛或腹痛癥狀。在目前的檢查途徑中,直腸指診可觸及低位息肉,肛鏡或纖維結腸鏡可直接看到息肉,鋇灌腸可顯示充結腸盈缺損情況,而結腸鏡檢查是發現結腸息肉好的方法,并且可行內鏡下治療息肉。
據了解,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消化道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胃腸鏡檢查是診斷胃腸道疾病首要手段。
隨著內鏡性能的增進和內鏡診療技術的不斷提高,該院已成功開展多項內鏡下診療技術,如內鏡下息肉切除、內鏡下異物取出、內鏡下粘膜止血等項目,為多名患者解除了消化道疾病的困擾。
凡從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息肉,按病理可分為:腺瘤樣息肉(包括乳頭狀腺瘤)常見,炎性息肉,腸黏膜受長期炎癥刺激增生的結果,錯構瘤型息肉,其他,如黏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組織增生,類癌等疾患。
臨床上息肉可為單個或多個,以大腸息肉多見且癥狀較明顯。息肉癥視癥狀輕重不同可采用中西藥物,腸鏡,鐳射,冷凍,套扎及經腹或經肛門等多種辦法進行治療。
病因
結腸息肉的發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具體介紹如下。
1.感染
有報道認為腺瘤性息肉的發生與病毒感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