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還有氣化的作用,這一點就更重要了,所有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轉,都是建立在氣化正常的基礎之上(這里講的氣化是指氣的運動變化,大家可以理解為臟腑的功能活動)。
氣化發生障礙,臟腑功能活動就不正常。如代謝綜合征,表現為肥胖、高脂血癥、高血糖,這是由于脾、腎的氣化功能障礙,對糖、脂肪等營養物質不能正常轉化所致,治療當從調理脾腎入手。
人體陽氣不足,主要為心、脾、腎陽虛,其中腎陽虛衰又稱命火不足,因為腎陽為人體諸陽之本。
陽虛的原因
產生陽虛的原因多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養,包括飲食不當、勞倦或疾病損傷陽氣所致,或過用苦寒藥物。
怎樣養陽?
一、飲食
大家夏季都喜歡吃涼拌菜,其中一定要放點生姜,諺語: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其中就蘊含有養陽的思想。
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健助脾運的食品,如牛奶、西瓜、黃瓜、冬瓜、玉米、綠豆、小麥、豌豆等。
適當食味苦之物如苦瓜、百合、菊花、苦丁茶等有解熱除煩、抗菌消炎、增進食欲之品。但不可過多否則會損傷脾胃。
多食酸味食物,如楊梅、草莓、西紅柿等。酸味收斂,可固護體表,防止出汗過多,且有助于增強食欲。
飲品可選用綠豆湯、酸梅湯、金銀花茶、菊花茶之類,以溫飲為佳,不宜過熱,更不宜冰鎮冷飲,以免損傷陽氣。
夏季可食稀粥,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
二、起居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花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人們在夏季應該晚睡早起,因為夏天太陽升得早,早晨空氣清新,氣溫又相對較低。晚睡早起是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對增強體質有益。但是晚睡早起不可避免的會使睡眠時間減少,所以在中午暑熱盛之時可適當午睡,既可避炎熱,又可除疲勞,養體力。
三、艾灸
艾灸是夏季養陽的重要方法。艾是自然界陽氣足的植物,用溫和灸,灸關元、中脘、脾俞、腎俞、命門、大椎、至陽、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有利于補充陽氣。春夏養陽體現了中醫因時制宜的養生原則。
春夏之時,自然界陽氣升發,春夏養陽乃是順時而養,有因勢利導之義,從而能使身體陽氣充盛,精力充沛。
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經過了千百年的實踐證明,是一種科學的養生原則,在保障人們身體健康,指導人們防病治病方面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對于現代人們而言,認識春夏養陽養生原則的重要性,合理掌握春夏養陽的要訣,科學運用春夏養陽的具體方法,將幫助人們更加有效地增強自身體質,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