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起居有規(guī)律
我們生活要有一定的規(guī)律?,F代科學研究也證明,人體內有一架精密的 “生物鐘”,它時刻在規(guī)定著人類生命活動的進程。
中醫(yī)學也主張,不同的季節(jié)應該安排不同的日常起居,如春季起居講究 “夜臥早起,廣步于庭”;夏季講究 “夜臥早起,無厭于日”;秋季要求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冬季提倡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只有養(yǎng)成了按時入睡的生活習慣,每到就寢的時間才可以安然入睡。此外就寢前要洗臉、刷牙、漱口,尤其用熱水洗腳更有助于睡眠。
睡覺前看書看報、飲咖啡、喝茶、吸煙等,都會引起興奮而導致失眠。
3、注意勞逸適度
當一個人缺少運動和勞動時,入睡會比較困難。相反,當一個人過于勞累時,也很難一下子入睡,因此要注意勞逸適度,才能保證良好的睡眠。
尤其是老年人退休之后,腦力和體力活動有所減少,由于勞逸不當,常常不能夠熟睡。
這就要求老年人白天可以適當做些體力活動,或在睡前散步20~30分鐘,這些都能幫助睡眠。
4、適宜的室溫
《十叟長壽歌》說:“七叟摩巨鼻,空氣通窗牖。”歌訣中說的就是睡眠時要保證空氣新鮮,即使冬季白天也應在睡前開窗換氣。
但是要注意睡眠時,要避免 “穿堂風”和 “隙風”的襲入。除以上這些睡眠要求之外,還要創(chuàng)造入睡的條件,如被褥柔軟暖和,夜里室內光線暗淡,溫度、濕度要適宜,并且保持安靜等因素。
5、適宜的飲食
《黃帝內經》中有這么一句:“胃不和則臥不安。”現在想來,這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睡前吃得較多,就很容易使胃腸的負擔過重,從而影響睡眠,所以晚飯應盡量清淡量少,并且晚飯和入睡之間的時間要保持在兩小時以上。
如果晚間工作或看電視的時間較長,可以適當加點軟食,以免因饑餓而引起失眠。
此外,有些老人常因晚間排尿頻數而引起失眠。據統計,60歲的老人中有大約1/4的人 “起夜”。
因此,老年人需要在夜間少喝點水,待次日上午再進行補水。
6、正確的睡姿
宋代蔡季通在 《睡訣》中這樣寫道: “睡側而屈。”這就是說,睡時應取右側臥位,上下肢半屈曲。
這樣的睡姿,有兩大好處:不壓迫心臟;有利于胃腸蠕動,有助于消化。
側睡時稍蜷起四肢,放松肌肉,對消除疲勞、促進入睡都十分有利。常言說 “高枕無憂”,但是高枕并非指枕頭很高,而是說人要無憂無慮。
事實上,枕頭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睡眠。一般來講,枕頭也要軟硬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