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體出現疾病癥狀時,這并非是外部因素所導致,也有可能是內部因素。內部因素分為多種,可能是自身臟器的衰竭,也有可能是體內毒素的增多等等。冬季的寒冷使多數人易患上較多疾病,當自身去醫院就診時,中醫常會說是因為體內濕氣重造成的,但這個濕氣又是怎么來的呢?
濕氣聽起來是較小的疾病,如果不重視這樣的疾病,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會逐漸惡化。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出現腸胃炎現象。人體出現這樣的癥狀主要與情志不暢、勞倦過度、吃的多、貪涼等有關。
出現濕氣的因素
任何疾病的出現都是有一定的原因,而體內出現濕氣的原因主要與以下的幾個因素有關,只有了解病情才能給出治療方案。
1、吃油膩食物
養生主要提倡飲食的方法,飲食主要分多種,但較為提倡的飲食是清淡方面的。如果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常出現暴飲暴食及食用過多油膩的食物,胃部會消化不了,從而堆積成濕。如果自身的消化功能較差,吃一點兒油膩的食物也會出現濕氣。
2、環境及季節因素
俗話說的好,自身會因身邊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這句話說的一點沒錯。環境及季節性的因素也會使體內濕氣加重,比如在夏季,很多人體內都會有濕,身體會變得很重、很懶。而以上的癥狀歸根結底都和脾氣有關系,“濕重”是標,“脾氣虛”是本。
中醫經常說的脾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它對濕氣的加重有直接的影響。中醫說的脾,是負責運轉的,任何代謝產物的排除都要借助脾氣的力量。脾氣一虛,臟東西就會停留在體內。臟東西是什么呢?可以是多余的脂肪,也可以是異常的分泌物、排泄物。
3、肥胖
身體體質的強弱與身材沒多大關系,人們會經常看見肥胖的人在做事時會比正常人更容易累,這不單單是體虛,也有可能是自身濕氣重。胖人多陽虛“濕重”,很多胖人看似壯實,實為虛寒,可以說他們體質是寒性的。他們的身體缺少陽氣,增多脂肪,以起到保溫的作用。所以也就有“胖人多陽虛,而瘦人多陰虛”的理論,往往是越胖越虛,越虛越胖,形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