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代謝每天都會產生毒素,而現代社會農藥的廣泛使用、食品安全問題以及錯誤的生活方式,使人體的毒素有了更多的來源。早有醫學研究指出,長期的毒素積累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引起舊病復發,甚至會造成人體器官的病變。那我們要如何排除毒素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5種生活中常見的排毒方法吧!
一、喝水
喝水看似簡單,卻對排毒起著很大的作用。人體的70%都是水分,水分也是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內的一系列代謝活動和生理功能都需要水分的參與。足夠量的飲水,才能確保人體細胞的正常代謝,人才能正常排汗、排尿。
建議
1、每天早起一定要喝水,喝一杯就好,一般為300-400ml,以幫助身體排毒。
2、不要等到口渴才想起要喝水,那時你的身體其實已經處于嚴重缺水的狀態了。可以每隔20-30分鐘喝上幾口水。
3、即便是在炎炎夏日也不要大量飲用涼水,好喝溫水,否則腸胃驟然受冷,會影響身體正常排汗。
4、飯前30分鐘和飯后1小時要少喝水,否則影響消化功能;睡前也要少喝水。
二、排便
排便對每個人都極其重要,它是幫助我們排出體內垃圾的直接方式。
建議
1、多吃一些高纖維的食物,如芹菜、燕麥、糙米等,這樣能增加糞便體積幫助糞便排出體外。
2、低聚木糖與粗多糖能幫助腸道內益生菌的繁殖,平衡體內益生菌,牛蒡、洋蔥、大蒜、香蕉等都含有豐富的低聚木糖;大豆、蕎麥、茭白、苦瓜等食物都含有粗多糖。另外,喝一些酸奶也能增加腸道內益生菌。
3、 對于有些氣虛津虧導致的便秘,建議多吃些紅棗、花生、蓮藕、桂圓等補氣生津的食物。
4、不管有沒有便意,每天都要在固定的時間上廁所,養成上廁所的習慣,讓大腦形成固定的條件反射。
5、保證三餐的正常進食,過度節食會使體內能被消化的食物變少,腸道形成的糞便也會變少,沒有了足夠的糞便刺激腸道壁的神經感受器,大腦就不會發出排便的指令,體內毒素也就難以排除體外。
6、不要在廁所玩手機、看報紙雜志了,否則上廁所時會分心,上廁所的時間也不要超過5分鐘,不然容易形成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