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麻醉流程
1.麻醉前準備工作
主要是了解病情,作出正確估計,結合病情確定麻醉方案,選擇適當的麻醉方法和藥物。充分估計麻醉手術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為了防患于未然,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和預防措施,并對可能發生的問題制定處理的方案。
2.麻醉期間工作
按麻醉操作規程作好麻醉,以取得好的麻醉效果,使患者在無痛、安靜、無記憶、無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完成手術。同時為手術創造良好的條件,盡量滿足某些手術的特殊要求(如肌肉松弛、低溫、低血壓等)。做好手術麻醉過程的監測工作,包括循環、呼吸、水電解質、體溫等功能的連續監測,并寫好麻醉記錄。根據麻醉過程的變化,做出有效的處理,如維持血流動力學的平穩,進行呼吸管理等。
3.麻醉后工作
麻醉后將患者送回病房(或麻醉恢復室),做好交接班。根據不同的病情和手術,做好麻醉后的各種處理,包括對患者的連續監測,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及時處理意外,協助臨床科對并發癥進行治療,使患者早日痊愈。做好麻醉后隨訪和總結的記錄。
4.麻醉恢復室和加強監測治療室工作
隨著危重疑難患者施行復雜麻醉和手術的增加,手術的結束并不意味著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復原,再加上手術麻醉期間已發生的循環、呼吸、代謝等功能的紊亂未能徹底糾正,麻醉后仍有發生各種并發癥的危險,麻醉手術后的患者仍需要由經過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精心治療護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復。因此,麻醉恢復室和加強監測治療室得到了建立。麻醉醫生在其中擔任著麻醉患者的恢復,危重患者的監護,麻醉并發癥的防治重要責任。
5.急救復蘇
麻醉工作者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如氣管內插管、人工通氣,心肺復蘇等方法、參與醫院內的急救復蘇治療,在急救復蘇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6.疼痛治療
麻醉醫生運用麻醉專業所掌握的鎮痛藥物和神經阻滯等技術,可以控制和治療急慢性疼痛,開設疼痛治療門診或病室。在術后鎮痛、無痛分娩和晚期癌痛的治療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簡而言之,臨床麻醉科醫生主要負責:與患者的主管醫生共同決定患者是否能承受手術麻醉;決定采用那種麻醉及監測措施;對患者施行麻醉;在手術全過程盡力保證患者的安全;在手術結束后使患者安全平穩地恢復;術后疼痛治療;慢性疼痛的治療。
結語:通過上述的講解,大家應該知道了好多關于氯胺酮是什么的相關知識了吧。我們也終于知道小型手術的麻醉劑是氯胺酮,我們可以好好分享一下它的成分,還有注意一下飲食方面的問題,希望小編的介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