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空調不宜過冷
醫療氣象學家通過試驗發現,應該不斷調節居室溫度,從而逐漸適應溫度的較大變化。正確的做法是:居室的溫度應在26℃~29℃之間不斷變換,才對身體健康有利。
4、衣服不宜過露
保健專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膚溫度高于環境溫度時,才能通過增加皮膚的輻射、傳導散熱起到降溫的作用。而酷暑之日,高氣溫一般都接近或超過37℃,皮膚不但不能散熱,反而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因而夏季赤膊會感覺更熱。
5、墨鏡不宜過黑
許多人認為太陽鏡顏色越深越能保護眼睛,其實,鏡片顏色過深會嚴重影響能見度,眼睛因看東西吃力而受到損傷。因此,夏季選擇太陽鏡的標準,應該是鏡片能穿過30%的可見光線,以灰色和綠色為佳。
6、保證午睡
能補充夜間因炎熱而睡眠不足,保證下午精力充沛。
夏季養生小常識 五款祛濕食物
隨著氣候的不斷升高,加之人們本來就生活沒有規律,容易飲食不定,而夏季的高溫濕熱天氣很容易讓人們感染濕氣,導致我們身體的不適,如渾身無力,食欲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惡心等因此我們要重視祛濕。那么,祛濕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介紹吧!
天氣悶熱也是濕熱誘因
近來受悶熱天氣影響而夏季濕熱的病人明顯增多,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其中,胸悶、呼吸不通暢,渾身乏力、疲倦、頭暈、腹脹、胃口不好,燥熱、出汗很多或有汗出不出等三類情況尤為多見。夏秋天氣悶熱,對人們生活和身體產生很多不良影響,在悶熱環境下,人體代謝旺盛時能量消耗較大,加上如果人體排汗不暢,造成濕氣積聚,若疏于調理則容易導致濕熱體質。因此祛濕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