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起床之后頭部都會暈暈沉沉的非常不適,往往要重新躺下再緩一緩才會緩解頭暈眼花的癥狀,這都是因為我們起床起的太“猛”了,很多人喜歡在臨睡前定一個鬧鐘,電視劇電影里也經常出現鬧鐘一響起來主人公馬上鯉魚打挺的翻身下床開始快速洗漱穿衣吃早飯上班,五分鐘之內搞定一切的畫面,于是很多人便會跟著學樣子只為了能夠在床上多睡那么幾分鐘,把鬧鐘定的時候剛剛好,其實這種起床方式百害而無一利,長時間這樣下去還會嚴重威脅我們的身體健康。
起床看起來只是一件不怎么起眼的小事,但是卻和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有句俗語說的很好也很貼切:“早晨起來等等魂兒”,說的就是起床動作不要太猛,應該慢慢來,宗旨圍繞一點,就是:動作一定要慢。
起床太“猛”的危害
調查表明,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和中風的發病率的數據在清晨是高的,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起床時用力過猛做了一些非常常見的“危險動作”,比如早晨起來尿急,突然從床上爬起來上廁所從床上沖進廁所只用了一眨眼的功夫旋風一樣,這個不經意間的快動作,卻能讓身體遭受到重創,嚴重可以威脅到生命。
因為人在處于睡眠狀態的時候,大腦也是處于一種休眠狀態的,各項生理機能都維持著低速運轉,代謝水平降低,心跳也會跟著減慢,血壓也會慢慢下降;人在醒來后,如果下床的動作很大,跟很多電視劇里一樣一睜眼就跳下床開始洗漱,就很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造成不必要的意外。
很多人都有在睡前定鬧鐘的習慣,小編也不例外。在晚的時刻鈴聲一響,就突然一下子坐起來,其實這個動作是非常危險的,脖子的活動主要依靠頸部的肌肉收縮來完成,清早,頸部肌肉經過一夜的休眠,處于松弛的狀態,如果突然起床,很容易損傷頸部的肌肉筋膜和頸部韌帶,導致頸椎小關節錯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錯位,嚴重者可以導致椎動脈缺血,出現大腦供血不足,引起腦梗塞。
老年人起床也要講究“慢”
還有很多老年人晚上容易起夜,經常在半夜被尿憋醒,急著起床排尿,也會經常因為起床動作過猛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一些骨質疏松的人因為起床動作太猛導致骨折,這種情況在很多醫學案例上也是比較常見的,所以,早晨一床一定要遵循一點:動作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