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活好了,很多家庭都是屬于有車族了,很多人喜歡下班上班都開車去,尤其是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更是會開車去,很多東西都會放在車里,但是你知道嗎?有些東西放進車里會有很大的風險,那么你知道是哪些物件嗎?趕緊跟隨下班去瞧瞧吧!
三伏天已經到了,各地溫度還極速上升,很多地方更是開啟了“燒烤”模式,近網曝山東省沂水縣3歲女童被園長遺忘車內近10小時,后被發現死亡。夏季的愛車怎么就變身“殺手”了?《生命時報》第一時間采訪相關專家分析,希望能為夏季開車安全給出一些警示。
車內高溫毒氣多
夏季汽車在外面放了一段時間后,剛坐進去時就像進了烤爐一樣,不僅讓人汗如雨下,有時還會令人感覺胸悶、頭痛。專家表示,這不僅僅是高溫引起的,車內有害物質增多才是真正的“元兇”。
新研究顯示,高溫日曬后,密閉車廂內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會從標準值每立方米小于50微克的濃度上升到400至800微克,增加152倍,其中包含聚苯乙烯、甲苯和甲醇等有害物質。
車廂里的儀表板等合成纖維含有苯類,其中的甲苯可能讓孩子罹患白血病,也可能導致孕婦流產和畸胎等;地毯等裝潢物中含有甲醛,對人體的嗅覺、肺功能、肝功能、免疫系統等都有不良作用;甲醇則主要來自車內芳香劑,長期吸入可導致腦神經受損。
當車內這些有機溶劑濃度升高時,駕者或乘客就容易出現頭暈、喉嚨痛、眼睛刺激感、肌肉酸痛等中毒癥狀。
因此,女童生前不僅長時間處于高溫密封的環境中,而且還呼吸著越來越濃的有毒氣體。
兩招給夏季車內降降溫
女童車內致死事件讓我們震驚,也警醒我們夏季駕駛愛車前,一定要注意通風降溫。
1.上車后先通風3~5分鐘
空調污染直接影響車內空氣質量,長時間封閉的車內,空調過濾器和管道系統中不但會積存大量化學性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和螨蟲、霉菌等生物性污染問題也會增加,所以,上車后先開窗通風,空調開啟3~5分鐘以后再關閉車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