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已經要到了,小暑已經過去了,三伏天的到來提醒我們一年中熱的一個階段已經悄悄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那么三伏天我們該如何養生呢?三伏灸又是什么呢?三伏灸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呢?接下來一起跟隨三九養生堂了解一下吧!
早在清朝初期張璐的《張氏醫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復發的記載。
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具體做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盛的三伏天,根據所要預防的疾病,在對應穴位貼上中藥,以達到灸治的效果。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規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是指三個農歷節日,古醫書載,伏日必是庚,庚屬金,與肺相配,祖國醫學認為,寒來暑往,時序變遷,對人體關系至大,《內經》提出,“春夏養陽”可以預防冬天疾病的發生,哮喘、過敏性鼻炎和體質虛弱易感冒者等都屬于肺經范圍的疾病。
三伏灸,是利用“三伏”天炎熱氣候,敷以辛溫,逐痰、走竄、通經平喘藥物,可以提高藥物效能,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
三伏灸作用原理
利用“三伏”天炎熱氣候,敷以辛溫,逐痰、走竄、通經平喘藥物,可以提高藥物效能,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哮喘、過敏性鼻炎是目前難治之癥,病程短則幾年,長則幾十年,且易反復發作,正氣虛時易誘發,所以,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病員要有耐心堅持治療。各地天灸經驗認為貼藥年限長,次數多,則其療效高,效果就好,因此要堅持多年“三伏”天貼藥。
天灸療法作用機理
l.局部組織的刺激作用:天灸所采用的藥物大都帶有較強的刺激性,有使皮膚發泡的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從而起到清熱解毒、消炎退腫的作用,甚者發泡化膿,使滲出液增加,能發揮消炎退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