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腸道疾病,雖然并沒有多大的問題,但是能夠讓人疲累、無精神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那么引起拉肚子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又應該怎么治療拉肚子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目錄
拉肚子的原因
1.急性拉肚子的病因,腸道感染,包括食物中毒在內,是引起急性拉肚子常見的病因,可分為:
(1)細菌感染
①細菌性痢疾:起病較急,常有畏寒、發熱、腹痛、拉肚子及里急后重感,可伴惡心與嘔吐。拉肚子特征為黏液膿血便,每天次數不等。顯微鏡下發現大便中含大量紅細胞、白細胞,大便培養可發現痢疾桿菌。
②沙門菌屬感染:多有不潔飲食史,常有腹脹、腹痛與拉肚子癥狀。大便以稀便或水樣便為主,少有膿血,大便每天3~5次不等。大便培養可發現致病菌(沙門菌或傷寒桿菌等)。
③大腸埃希桿菌性腸炎:常有不潔飲食史。起病較急,可有畏冷、發熱及腹痛、拉肚子等癥狀,可伴有嘔吐。拉肚子多以水樣便為主,也可有黏液和膿血。大便培養可發現致病菌。
④小腸彎曲菌感染:癥狀一般較輕,表現為中上腹部疼痛伴有拉肚子,以稀便或水樣便為主要表現,抗生素治療效好。
⑤小腸、結腸耶爾森菌感染:臨床表現與彎曲菌感染大致相似,拉肚子等癥狀常較輕。
⑥腸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起病較急,可有畏寒、發熱、腹痛與拉肚子等癥狀。拉肚子以稀便為主,可伴有少量黏液膿血,大便培養可確立診斷。本病常在使用廣譜抗生素、激素或外科大手術后發生。大便培養可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
⑦急性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現多認為與產氣莢膜桿菌或魏氏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有關。起病較急,腹痛、拉肚子等癥狀一般較重,腹痛較劇烈且可遍及全腹,可為持續性痛或陣發性加劇。早期拉肚子可為稀便或水樣便,每天10余次不等,繼而可帶血,重者大便可呈血水樣,常伴有畏冷、發熱、惡心與嘔吐等癥狀。本病以青少年多見。
⑧假膜性腸炎:系在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療后發生,也可發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多因腸道繼發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所致,該菌的毒素對腸黏膜有損傷作用。臨床特點為大便次數多,重者每天可達20次以上,糞便可有黏液膿血,甚至呈血水樣,有時可排出呈蛋花樣的假膜,常伴有發熱、心悸、脫水、電解質紊亂、低血壓等全身中毒癥狀。大便作厭氧菌培養時可發現致病菌。甲硝唑、萬古霉素等治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