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分析
滴骨驗親和合血法,按現代法醫學理論分析,都缺乏科學依據。骨骼無論保存在露天地,還是埋藏在泥土中,經過較長時間,一般情況下軟組織都會經過腐敗完全溶解消失,毛發、指(趾)甲脫落,後僅剩下白骨化骨骼。白骨化了的骨骼,表層常腐蝕發酥,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會浸入。而如果骨骼未干枯,結構完整、表面還存有軟組織時,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不會發生浸入的現象。對于活體,如果將幾個人的血液共同滴注入同一器皿,不久都會凝合為一,不必盡系骨肉至親。
親子鑒定
科學上有個孟德爾遺傳定律,說孩子的遺傳特征(標記)是由他爸爸媽媽提供的基因組合而成的,在受精的那一瞬間,就已經決定了。檢驗遺傳特征,看它符不符合遺傳規律,便可做出判斷。遺傳上了隔壁老和尚的特征,不管怎么合血滴骨,都是當了烏龜。 現代醫學里,起初是采用紅細胞血型進行親子鑒定,但這個辦法只能否定,不能肯定。只能知道他不是自己的兒子,但不能證明他是老和尚的結晶。并且,準確率很低。
到了一九七○年代,白細胞血型(抗原)親子鑒定被推出來,準確率達到百分之八十,開始在世界普遍采用。在一九八○年代,又開始利用染色體來鑒別,根據染色體的狀態來判定,但手續繁瑣,推廣不開。
被推廣開并且準確率幾近百分百的是DNA技術,一九八五年由美國人莫里斯等人發明。DNA就是人的遺傳物質,共兩百多種,終身不變。DNA片段上有十六個點,放到檢測儀上面就能看到,如果有三個點存在明顯差異,對不起,這是別人幫的忙!
由此看來,對于《洗冤錄》里親子鑒定的成績,我們不能不懷疑。在那樣一種方法下,真不知道多少人錯當了烏龜,錯喊了爸爸呢!
原理
通過遺傳標記的檢驗與分析來判斷父母與子女是否親生關系,稱之為親子試驗或親子鑒定。DNA是人體遺傳的基本載體,人類的染色體是由DNA構成的,每個人體細胞有23對(46條)成對的染色體,其分別來自父親和母親。夫妻之間各自提供的23條染色體,在受精后相互配對,構成了23對(46條)孩子的染色體。如此循環往復構成生命的延續。
染色體鑒定
20世紀80年代,醫學家們又開創了使用染色體多態性鑒定親子關系的技術,染色體多態性又稱異態性(heteromorphism),是指正常人群中常見的各種染色體形態的微小變異(如:隨體增大、重復或缺如,著比粒區的熒光強度變異等),這種多態是可以遺傳的。這項技術就是利用其形態來鑒定親子關系,這要靠技術人員的主觀判斷,其準確率也不盡如人意。
DNA鑒定
鑒定親子關系目前用得多的是DNA分型鑒定。人的血液、毛發、唾液、口腔細胞及骨頭等都可以用于親子鑒定,十分方便。
一個人有23對(46條)染色體,同一對染色體同一位置上的一對基因稱為等位基因,一般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如果檢測到某個DNA位點的等位基因,一個與母親相同,另一個就應與父親相同,否則就存在疑問了。
利用DNA進行親子鑒定,只要作十幾至幾十個DNA位點作檢測,如果全部一樣,就可以確定親子關系,如果有3個以上的位點不同,則可排除親子關系,有一兩個位點不同,則應考慮基因突變的可能,加做一些位點的檢測進行辨別。DNA親子鑒定,否定親子關系的準確率幾近100%,肯定親子關系的準確率可達到99.99%。
后我們在這里在總結一下,那就是“滴血認親”并不可信,我們要做親子堅定還是需要去正規的醫院做的,只有用科學合理的辦法才可以幫助我們確切的知道是否具有血緣關系,況且科學而精密的親子鑒定的程序都有可能出現錯誤,更何況是簡單的滴血認親的方法了!
結語:由上面的內容我們得出了滴血認親其實并不靠譜的結論,而滴血認親其實也只是我們華夏民族對于家族血脈的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是我們心中那一份對于家族的感情而已,我們要做親子鑒定還是要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