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其實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經過一天的工作、學習后雖然仍有余力,但是輕松下來的感覺讓自己根本不想動,還有身體的疲憊,精力的下降,也讓自己恨不得整個人都按進床里不出來。正常講,對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要相對動起來,保證氣血的通暢才是保證健康、正確養生的方式。但其實有這么種習慣,不用動,同樣也對你的身體有好處。
閱讀
伏爾泰說:“讀書使人心明眼亮。”這句話從養生的角度來考慮,含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我們相對熟悉一點的精神、修養方面,一層是對身體的影響方面。保持閱讀的習慣可以讓身心都得到升華,是一種難得的靜養方式。
閱讀對精神、修養的好處
“讀書何所求?將以通事理。”張維屏的這句話就很好的詮釋了讀書對于一個人的影響。
首先保持一個長期讀書的習慣,可以幫助人獲取知識、經驗,坐而觀天下奇聞要事。在這個知識就是力量的時代里,通過閱讀來增加自己的技能、知識儲備無疑是快的途徑。同時見聞的增長又可以幫助自己通達事理,明辨是非。
其次讀書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在如今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里,人們的火氣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變得躁動不安。而讀書正可以安神、養性,使人平和下來。自古就有言:“君子當溫潤如玉”,長期閱讀就會不知不覺中給人們帶來這樣的效果。而一個平和的心態也正是傳統養生的前提。
閱讀對身、心的好處
1、對大腦的影響
閱讀對身體機能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對大腦的影響。但是不同于上文提到的知識的存儲累積,這里的影響是指對大腦神經的刺激。
根據閱讀方式的不同,平常人們的閱讀可以劃分為兩大塊,即不用太多思考與分析的休閑式閱讀和需要認真思考、辯證考慮的分析式閱讀。而這兩種閱讀方式所需要利用的大腦神經區域略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