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
我國醫學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旺,人可延年益壽。
但春為肝氣當令,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
中醫又認為,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腎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會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能傷害脾胃之氣。
有鑒于此,在春季人們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氣過于旺盛。
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補益脾氣,故可多吃一點,如大棗、山藥、鍋巴等。
5.飲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飲食宜溫熱,忌生冷。
在動物食品上,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后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
胃寒的人可以經常吃點姜,以驅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點生姜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
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溫大熱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傷身。
春季喝茶養生之道
春季養肝宜喝茶,也要分時節:早春料峭飲花茶,仲春慎飲新摘茶,晚春綠茶迎初夏。
春天五行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木性,因而春氣通肝。
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
因此,順應天時變化,春季養生時對自己的日常飲食起居及精神攝養進行相應調整,加強對肝臟的保健正當其時。把肝這個解毒工廠建設好、經營好,人才不會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