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飲食養生之道
春季(立春起至立夏止)是萬物生長、萬象更新的季節。
春季該攝取哪些營養以及怎樣調整飲食呢?很簡單,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句順口溜來概括:“春天里來日漸暖,厚味飲食應轉淡,時鮮蔬菜要多食,酒肉辛辣要少吃,健康長壽有保障。”
1.飲食要營養平衡
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看,春季強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
2.春季飲食養肝為先
按中醫觀點,春季養陽重在養肝。
在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在春季萌發、生長。
因此,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注意在春季養陽。
且春季是細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臟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負擔重,而且由于人們肝氣升發,也會引起舊病復發,如春季肝火上升,會使虛弱的肺陰更虛,故肺結核病會乘虛而入。
中醫認為,春在人體主肝,而肝氣自然旺于春季。
如果春季養生不當,便易傷肝氣。
為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保持人體健康,在飲食調理上應當注意養肝為先。
3.飲食要養陽
陽,是指人體陽氣,中醫認為“陽氣者,衛外而為”,即指陽氣對人體起著保衛作用,可使人體堅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氣的侵襲。
春天在飲食方面,要遵照《黃帝內經》里提出的“春夏補陽”的原則,宜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強人體抵抗力,抵御風邪為主的邪氣對人體的侵襲。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亦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
另一方面,由于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故在飲食上養陽,還應包括溫養腎陽之意。
春天時人體陽氣充實于體表,而體內陽氣都顯得不足,因此在飲食上應多吃點培補腎陽的東西。
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較少食用外,蔥、蒜、韭等都是養陽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