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氣血不足有妙招
體虛,是人們身體不健康氣血不足的表現。長時間體虛會見底身體抵抗力易生病。體虛中醫分為四種,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表現為面白唇淡、神疲體倦、心悸氣短、自汗盜汗、大便溏瀉、小便頻數、舌嫩無苔、脈細弱無力等癥狀。
氣虛
氣虛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全身疲乏乏力、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欲不振、性功能減退等。
氣虛者需補氣,藥物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等。食物可選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血虛
血虛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蒼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大便干燥。
進補宜采納補血、養血、生血之法,補血的藥物可選用當歸、阿膠、熟地、桑椹子等。食物有烏骨雞、黑芝麻、胡桃肉、龍眼肉、雞肉、豬血、豬肝、紅糖、赤豆等。
按摩五大穴位可調血氣
人體的氣和血流行于全身,是臟腑、經絡等一切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歷代養生學家十分重視氣血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認為充盛調和,方司百病不生,延年益壽。
一旦氣血失常,必然會影響及機體的各種生理功能,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人體內氣血失調,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還會讓容顏早衰。
血氣失調的人會出現失眠多夢、面黃長斑、頭發干枯等問題,久之會導致身體機能的減退,提早衰老。那么氣血不足如何調理?試試按摩這些穴位,幫你調血氣,下面一起來看看。
1、前胸
前胸的胸腺控制著人體免疫系統中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經常摩擦按摩前胸可以增強自身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和抗感染的能力,對延緩衰老有著一定的作用。
2、腳底
腳底板有很多個關乎人體健康的穴位,多達70多個,而且還有6條經絡的起止在腳上。腳部與大腦和心臟有著密切的聯系,起到平衡人體各部臟器的聯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