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補氣適用于氣虛證
由于人體氣的生成,源于腎所化生的先天之氣,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之氣,以及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因此,補氣多為補益肺、脾胃、腎等臟腑,且以調補脾胃為重點。
2.調理氣機適用于氣機失調的病證
氣機失調的病證主要有氣滯、氣逆、氣陷、氣閉、氣脫等。治療時氣滯者宜行氣,氣逆者宜降氣,氣陷者宜補氣升氣,氣閉者宜順氣開竅通閉,氣脫者則宜益氣固脫。
(二)調血
調血包括補血和調理血運兩個方面。
1.補血適用于血虛證
由于血源于水谷精微,與脾胃、心、肝、腎等臟腑的功能密切相關。因此補血時,應注意同時調治這些臟腑的功能,其中又因“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尤為重視對脾胃的補養
2.調理血運血運失常的病變
主要有血瘀、出血等,而血寒是血瘀的主要病機,血熱、氣虛、瘀血是出血的主要病機。血瘀者宜活血化瘀,血寒者宜溫經散寒行血;出血者宜止血,且須根據出血的不同病機而施以清熱、補氣、活血等法。
(三)調理氣血關系
由于氣血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故病理上常相互影響,而有氣病及血或血病及氣的病變,結果是氣血同病,故需調理兩者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