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腳后跟痛的原因
中老年人腳后跟痛是病嗎
腳后跟疼對于中老年的朋友而言是非常普遍的,而引起的原因也是不同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吧!
許多老年朋友有腳后跟痛的經歷,一般來說出現這種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按摩后會逐漸緩解,但如果反復發作,則可能是得了“跟痛癥”。造成該疾病的原因很多,如外傷或退行性變后出現足跟脂肪墊萎縮、骨刺等。
由于跟痛癥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往往容易被人忽視,有些老年人認為這是人體逐漸衰老的一種副產品,因此無須治療,其實并非如此。對于跟痛癥的人來說,一般休息、理療、封閉、消炎鎮痛藥等均有助于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也有學者認為:對于無外傷史的老年患者,跟痛癥可能是其骨質疏松的警示,因為骨質疏松可以早在跟骨表現出來。
總之,避免外傷、注意勞逸結合可以減少跟痛癥的發病幾率。預防骨質疏松也有利于跟痛癥的預防和緩解。老年人一旦出現腳后跟痛應到醫院檢查、咨詢。
腳后跟痛者當心犯“跟痛癥”
坐久了站起來時腳后跟痛,站久了走起來腳后跟痛,沒有拉傷也沒有扭傷,沒有腫也沒有破,為何腳后跟如此痛?不少中老年婦女在骨科門診中或疼痛科門診中常常會這樣描述自己的困擾?
倘若接受X光片照射,可以看到足跟部位出現了骨質增生,其余一切正常。其實,這是一種病癥。學名叫“跟痛癥”。
跟痛癥是指多種足跟部疼痛綜合癥,主要指足跟底面疼痛,目前認為有跖腱膜炎、脂肪墊勞損、神經卡壓等均可造成足跟痛,其中跟骨結節周圍由慢性勞損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難為主的病癥,主要是跖腱膜或跟腱附著處的慢性炎癥。
跟骨是人體負重的主要部分,人體在站立時有50%以上的體重是由跟骨與距骨來承擔的,中老年人,由于跟骨后內側的骨質增生、跟骨脂肪墊的萎縮、跖腱膜的彈性減弱,加上骨質疏松,當長時間站立、行走時易誘發此病。跟痛癥主要為足跟底部鈍痛且持續,跟腱附著處也可腫脹、壓痛。
腳后跟疼咋回事
腳后跟疼考慮兩種可能:如果是隱隱的疼,而且是累了之后疼痛加重,有可能是腎虛,可以考慮吃些補腎強筋骨的藥;如果是尖疼,疼痛比較劇烈,則有可能是增生,治療上可以做個小手術,也可以吃治療骨質增生的中成藥,疼痛難忍的話可以加服止疼藥。大腳趾發麻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并發癥,如果不放心,可以去相關科室做個檢查。
韌帶發炎
絕大多數的腳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后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