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冬季,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
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食物溫補來幫忙
冬季選擇屬性溫熱的食物或藥材進補,讓身體血液循環順暢、氣血活絡,能達到御寒的作用。有溫補作用的食物一般是紅色、有甜味的食品,辛辣味調味品及食物,也有暖身的效果,有助促進新陳代謝。
適合冬天食用的溫、熱性食物如,羊肉、牛肉、海參、南瓜、栗子等。在烹調或食用寒性的食物時,可加入一些熱性的蔥、姜、蒜、胡椒、辣椒、人參、黃芪、陳皮等調味料或中藥材來調和。女性日常可以用枸杞子、紅棗、人參、龍眼肉或生姜,沖泡茶水飲用,也能發揮御寒的效果。
早餐多食熱粥
營養專家提倡冬季養生宜多食熱粥,常吃此類粥具有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等適宜。
此外,還可常食可安神養心的桂圓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潤肺生津的銀耳粥等。
雙腳注意保暖
支撐人體生命大廈的雙腳,素有“第二心臟”之稱。但腳部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又遠離心臟,若長時間下垂,易使血液循環不暢。腳一旦受寒冷侵襲,就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使人發生感冒。
因此,要注意腳部保暖,防范“寒從腳下起”。穿的鞋襪宜保暖透氣、吸濕性好,鞋底要防滑,腳暖則一身皆暖和舒暢。每天晚睡前,用42℃左右的熱水泡腳20分鐘。然后按摩腳掌的涌泉穴,可起到滋陰補腎、調理臟腑、舒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
每天曬太陽30分鐘以上
曬太陽對養生很有幫助,曬太陽能夠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防治骨質疏松、皮膚組織受到溫熱的良性刺激,促使表皮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活躍細胞新陳代謝,改善皮膚組織營養狀況。除了上面的好處外,冬季曬太陽還能讓人感到溫暖。
一天當中,上午6點到10點和下午4點到5點的兩段時間,紫外線中X光束成分多,有利于骨骼的正常鈣化。但在任何季節的上午10點到下午4點,由于紫外線過強,忌長時間曝曬。每次曬冬陽好持續半小時至一小時,好穿紅衣服,其次是白色,不要穿黑衣裳。曬冬陽的時候容易犯困,聊聊天可以防止入睡著涼。
別拒絕運動
冬天,不少人會中止健身活動。研究表明,空氣和皮膚溫度間的差異刺激,能加強體溫中樞調節活動,使皮膚血管收縮,提高肌肉興奮性與收縮能力;同時有效改善內臟功能。經常從事戶外體育鍛煉,可增強人體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所以,掌握科學方法,進行多種健身鍛煉,同樣收效良好。冬季可選擇慢跑、跳健身操、打太極拳、室內器械練習、冬泳等。
很多老年人有晨練的習慣,當然這對身體健康很有利。但是到了冬天,晨練時間不宜太早,否則容易傷害人體中的“陽氣”。假如在太陽沒出來之前進行晨練,此時空氣中積存了一天一夜的二氧化碳等各種污染物質,人們容易遭受寒氣、霧氣和濁氣的傷害,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
結語:嚴寒干燥的冬季讓我們的身體總是出現大大小小的狀況,那么這就體現出冬季養生的必要性了,冬季養生的方式可以說有很多,而小編今天介紹的知識其中的一種,建議大家可以試一試,補充自己的冬季養生方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