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趾距離心臟遠,末梢循環差,揉捏腳趾有助于促進腳部血液循環,有助于全身經氣的順接運行,保證經氣運行通常。另外還有健腦益智,宣通鼻竅,聰耳明目的功效。可防治頭痛、感冒等病癥。
3、旋轉腳踝
活動腳踝的方法在《老子按摩法》中就有記載:“舒左腳,右手承之左右捺腳,從上至下直腳二遍,右手捺腳亦爾。前后捩足,三遍。左捩足,右捩足,各三遍。前后捩足,三遍。”捺即按的意思。捩即扭轉之意。
轉腳踝可以是站位或坐位。站立時,重心移向左腳,右腳尖點地,意足尖為支點旋轉腳踝;左腳亦然。如坐位時,將左腳放于右腿上,左手輕扶左腳踝,右手握左腳五趾活動腳踝;然后左手活動右腳踝。無扭傷時,轉動腳踝,舒活筋脈,增加腳部活動的靈活性,預防扭傷。已扭傷,視情況輕輕幫助活動踝部,使氣血通行,幫助恢復。
提示:扭傷后何時及如何活動,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加重損傷。
4、魚際對腳心
就是將手之魚際部位擦揉腳心,以緩解疲勞暢氣血。
具體方法是,坐于凳子上,將右足放于左腿上,右手扶托右足腕。以左手小魚際處做上下推擦足心,至足心發熱為止,另一足如法推擦。
此法為推擦足心區域,搓足心可使足部血液通暢,進而通暢全身氣血,可有效地緩解疲勞,預防下肢酸軟。如睡前用熱水洗腳后擦腳心,效果更好,而且有利于睡眠,對于手足發涼也有很好的作用。
5、足心對手心
此法即以手部的勞宮穴按揉足部的涌泉穴,以達水火既濟的效果。
具體方法是,兩手掌搓熱,用左掌心對右足心,以全掌摩搓全腳,全腳發熱為度。再以同發摩搓左足。睡前搓熱兩腳,可同時配合叩齒咽津法。
此法以勞宮穴對涌泉穴,從足跟到足心全面按摩,配合叩齒咽津,使濁氣下行,虛火下降。足部血脈經氣運行通暢,心火下降,腎水上行,可以防治高血壓、頭眩、耳鳴、失眠、頭頂痛、咽痛、足部痿弱酸疼、麻木浮腫及下肢攣疼等病癥。
6、足跟搓足心
側臥或坐位,用左足跟搓右腳心,然后用右腳跟搓左腳心,以腳心發熱為度。本方法方便簡單,用腳跟搓腳心同樣可以起到滋腎降壓、安神之功效,同時還可以鍛煉腿部力量,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