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早睡早起的人往往在起床后半小時吃早餐;常熬夜的人更可能在半夜大快朵頤,這種不同會影響新陳代謝速度。缺覺容易造成瘦素分泌紊亂,導致發胖,而常熬夜的人缺覺更多。
心理專家建議,就算你沒有睡覺的意思也要盡量的按時休息,因為常熬夜的人也是要積極的調整作息習慣的,建議大家要按時上床。還可以把臥室的燈光換成暖色系。早上也要按時起床,晚上9點后不要再吃東西了,堅持至少21天,就可以養生習慣了。
常熬夜的人記性差
常熬夜的人“快速眼動睡眠”質量不好,而“快速眼動睡眠”有助于大腦整理白天的經歷、強化記憶。
研究顯示,連續兩周每晚只睡6小時的人,短時記憶會受到影響。建議每晚睡夠7~8小時,身心更健康。
常熬夜的人易疼痛
常熬夜的人醒來后會覺得關節疼痛、僵硬更嚴重。因為在凌晨4點左右,人體會釋放抗炎因子,減少疼痛、緩解僵硬。
常熬夜的人往往會錯過這一過程。喜歡熬夜的人除盡量改變作息外,若不得不熬夜,可多吃新鮮蔬果、注意保暖,以緩解疼痛。
常熬夜的人易抑郁
常熬夜的人患抑郁癥的幾率會更高,原因可能是缺少睡眠。另有研究顯示,長期失眠者患重度抑郁癥的幾率,比睡眠良好的人高4~5倍。由于缺覺時體內壓力激素會增加,所以偶爾睡眠不足就會令人精神不濟、心情變差。
建議熬夜的人次日補覺時間別太長,平時多鍛煉,有助于精神愉快。一旦自己不能排除抑郁,應及時向醫生求助。
常熬夜的人更容易打鼾
研究發現,常熬夜的人睡覺時更容易打鼾,這與他們體重超標有關。打鼾原因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可導致全身損害。如果常熬夜,又打鼾嚴重,需及時去醫院檢查,確定病因并治療。
睡眠習慣隨年齡變化
10歲后,人開始逐漸睡得更晚,常熬夜的生活習慣在男性20~21歲、女性19 歲時達到巔峰。青少年是“自然的常熬夜者”,父母應允許孩子周末多睡睡;青春期之后,由于激素變化,男性比女性更易成為夜貓子
如何應對熬夜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