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受寒又會怎樣
說道脾胃受涼,別不當回事,長期反復的中寒容易引起脾腎陽虛,出現嚴重胃炎、胃潰瘍甚至是胃腸道的癌癥,腸胃中寒不容小覷。寒邪直中臟腑初期的表現是胃脘冷痛、嘔吐、腹瀉等腸胃道疾病癥狀。脾胃受寒,怎么緩解?
砂仁粥幫你解胃寒
砂仁性味辛、溫,入脾、胃經,有化濕行氣,溫中止泄,理氣安胎之功。本品辛散溫通,善于化濕行氣,入脾胃而善于理脾胃氣滯,為醒脾和胃之良藥,又能安胎。《本草綱目》言其"補肺醒脾,養胃益腎,理元氣,通滯氣,散寒飲痞脹,噎膈嘔吐,止女子崩中"。
做法:砂仁2~3克 大米50~75克。先把砂仁搗碎為細末;再將大米淘洗后,放入小鍋內,加水適量,如常法煮粥,待粥將熟時,調入砂仁末,稍煮即可。用法每日可供早晚餐,溫熱服食。
冬天你為啥愛著風寒
寒冷天氣,為什么有的人容易感冒,有的人耐寒能力就比較強?外來的寒氣,也就是發生于人體之外的寒為外寒,像近的天之寒氣是發生于人體之外,所以是外寒。身體內部自己產生的寒為內寒。身體有內寒,人的抵抗力就會變弱,就容易生病。
中醫認為內寒產生的根源是陽虛。陽氣虛衰,不能制陰祛寒,故陰寒內盛。
一般表現為陽熱不足,溫煦失職,虛寒內生,可見面色蒼白,畏寒喜熱,肢末不溫,舌質淡胖,苔白滑潤,脈沉遲弱或筋脈拘攣,肢節痹痛等癥。
腎陽虛是導致陽虛根本的原因。腎陽為人身陽氣之根本,能溫煦全身臟腑組織。故腎陽虛衰,則溫煦失職,表現為虛寒之象
補腎陽,也能去風寒
有內寒的人應“溫腎散寒”,但不能單純的補腎陽,而是在補腎陰的基礎上達到陰陽的平衡。金匱腎氣丸:溫補腎陽,化氣行水,是一個補腎陽的代表方,它是在補腎陰的基礎上“陰中求陽”。地黃、山藥、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澤瀉、肉桂、附子(制),輔料為蜂蜜。
結語:上述內容就是關于冬季如何驅寒養生的詳細介紹,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應該都去清楚了在寒冷的冬天里要怎么來驅寒養生了吧?冬天人體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都會有所下降,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大家在冬天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各種保暖防寒工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