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說身體比較脆弱,動不動就會病疾病纏身,但是你知道嗎,我們身體也是自帶防御系統的哦,它是能夠和疾病相抗爭的哦。那么我們平時還有哪些能夠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法呢?下面就來一起看本文吧。
人體“抗病”的9個階段
我們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生病,因為身邊不但會使身體疼痛,而且還會嚴重的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以及學習和工作,有的人因為害怕生病,所以只要一有癥狀他們就開始吃藥。
其實,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生病并非全是壞事。我們身體內其實自帶防御機制,有些病癥正是因為觸動了防御機制,身體自動作出反應、抵御病毒的結果。
專家表示,感冒時人體會利用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甚至發燒等自我防衛機轉來達成。吃藥只是把癥狀掩蓋,還會降低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制病”。
陳昭妃博士是一位的美國華裔科學家,同時也是營養免疫學的創始人,她覺得我們每個人自身的免疫系統是非常強大的,它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是處于防范狀態的。
當疾病入侵時,它能明確知道應該什么時候、在哪里、怎樣采取適當行動摧毀入侵的物質,同時不會傷害人體其他細胞。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身體自帶的防御系統 “抗病”的9個階段。
1、打噴嚏
鼻子作為身體的第一道關卡,當病原菌、毒素、花粉等進入鼻腔后,身體的自我防御系統就會被啟動,身體會自動通過打噴嚏的形式將大量細菌與異物排出體外。如果忍住噴嚏會導致咽部壓力升高,引起鼻出血、鼻骨受損等。細菌等也可能由咽鼓管進入中耳鼓室,引起化膿性中耳炎、鼻竇炎等疾病。
2、咳嗽
如果病原菌沒有被打出去就會進入上呼吸道、支氣管,身體啟動第二道防線——咳嗽,將病原菌咳出。咳嗽是人體防御系統的自然反射動作,也是快速“消炎”法。當呼吸道粘膜受到異物、炎癥、分泌物或過敏性因素等刺激時,會反射性地引起咳嗽,將這些侵入的異物(包括過敏原)和過多的分泌物等排出。
如果你一咳嗽就用止咳藥甚至用非常多的消炎藥類的抗生素的話,這就會使得原來準備排出體外的病原菌又回到身體里面了,這是非常不利于炎癥的消除的,這時候我們身體的防御系統就會進到第三個階段了。
3、乏力沒有食欲
這個時候身體會出現乏力沒有食欲,是在告訴我們要慎食、喝水、好好休息,以便集中體力對抗進入身體里的病原菌等毒素。身體不想吃飯不用強迫,多喝水、米湯或蔬果汁,維持身體水分、養分。如果這一步沒做好身體將進入第4階段。
4、發燒
發燒,是病原菌進入了血液,身體啟動免疫系統的抵抗措施。醫學研究證實,免疫細胞的作戰能力會隨體溫的升高而增強,高體溫使血液中的鐵離子濃度減少,造成病原體養分不足,進而抑制病原體發育。發燒其實是身體在抗病,大約有90%的疾病能夠不靠外部手段的干預而治愈。體溫超過37℃就屬于發燒,當溫度升高到38.5度時免疫力會增加一倍。
專家說:“發燒不是病,它是生病時一種自然而健康的生理現象,持續高燒是因為病原體還沒被完全消滅之故,等病原體消滅了,燒自然就退了。”這時只要喝足夠的水,保持身體的水分。如果這關也沒過好,身體將會進入第5個階段。
5、過敏
皮膚過敏,是防御系統要將血液里的毒素排出體外的現象,這時如果用抗過敏藥或涂藥膏,使用不當就會將本來要通過皮膚排出來的毒素,壓進身體里。身體沒有辦法只能進入第6個階段。
6、發炎
發炎是身體為了保全大局,將血液中的病毒和細菌集中在一個地方,以便統一消滅,因此會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的反應。其實,所有炎癥都是身體內部問題的外在反映,過多的抗生素可能會破壞身體自帶的防御系統。于是身體只好進入第7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