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包括體力和腦力的活動。腦要用,體要動,人的健康與活動密切相關,從小養成勤勞的習慣,一生受益。美國醫生哈瑞斯博士所研究的二十位百歲老人報告中,得到的長壽要訣是:鎮靜幽默的性情,節制飲食的習慣,經常忙碌,以及有足夠的休息。專家研究表明,世界上忙碌、緊張的名人們,要比普通人的壽命高出29%。忙忙碌碌的人則往往是快活的人。許多愛事業并有成就的人,常常會覺得快樂的時光是在工作、辛勤勞動時。人體的新陳代謝愈旺盛,人的生命力就愈強,而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的高低與勞動、鍛煉密切相關。因此, 勤奮,肯于思索、動腦筋,可以促進人的健康長壽。
環境
環境條件好,污染就少。許多百歲老人生活在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山區,居住的外部環境沒有遭受污染,他們大多飲用天然的山泉水。如在新疆,有著遼闊而美麗的田園、山林和牧場,雅凈的環境、清新的空氣,沒有工業污染,也沒有城市噪音,這就為健康長壽創造了良 好的條件。
遺傳
另外,長壽還與遺傳有關,這在醫學上已經被證明。
美國史研究泰斗劉緒貽攜夫人齊迎百歲華誕,給珞珈山留下了一段佳話。在學界,百歲夫妻不常見,但百歲老人比比皆是。“哈佛三劍客”中,除了吳于廑先生80歲逝世之外,武大的韓德培教授、華科的張培剛教授分別活到了99歲、98歲。語言學家、湖北大學資深教授朱祖延活到了90歲;當代傷寒學泰斗、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李培生活到了96歲;中國醫學泰斗裘法祖則活到了94歲;5月31日仙逝的紅學大師周汝昌,也享年95歲。
2012年,武漢人均期望壽命為80歲。然而,從物質匱乏時期走來的學界大師們,不少人卻遠遠超過了當下的期望壽命。
學界大師多長壽,是巧合還是有其必然?連日來,記者多方探訪,試圖尋找大師們共同的長壽密碼。
自然養生
長壽不是吃出來的
腦白金、紅桃K……晚年生活是不是要與補品相伴?NO!長壽的大師們看都不看這些東西;辛辣食物、高脂高油,長壽者是否點滴都不能沾?NO!大師們很少忌口,更有甚者偶爾還吃一下麥當勞這樣的“垃圾食品”。
劉緒貽的長女劉東說,父親從來不刻意關注養生,不講究食物搭配,不吃補品,但也從來不忌口。
張培剛的女弟子、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汪小勤說,老師生前飲食很簡單。愛吃紅薯粥、咸菜、炸小魚小蝦,很少吃大葷。張培剛教授是個性情中人,90多歲還保持著“童真”的一面。他一周出去吃一次麥當勞,點個漢堡配咖啡。在外出差,張培剛老先生喜歡點西式早餐,面包夾培根,他總是吃得很滿足。
韓德培弟子、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甘勇說,老師生前吃得很隨意,總是有什么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