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刺激容易使一些人原來患有的胃病復發,重者還會引起胃出血等并發癥。所以,患有胃病的人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多參加一些鍛煉活動,以改善胃腸道血液循環,增強對氣候的適應能力;避免過食生冷食物。
足部
人的足部距離心臟遠,易受到寒邪侵襲,因而有“寒從腳起”之說。因此,足部保暖很重要。好的方法是用熱水燙足。堅持用熱水洗足可以驅散寒邪,溫暖全身;促進周身血液循環及消除疲勞。早上運動后用熱水洗足可以健腦強身,睡前用熱水洗腳可以提高睡眠質量。入冬后及早穿棉鞋、棉襪,重視足部保暖。
生活保暖常識
開窗通風不會感冒
冬季關閉門窗,煙霧、塵埃、人體本身的排泄物等等會對呼吸道造成影響。因此,冬季一定要注意居室通風,每天開窗2-4次,每次不少于15分鐘,不僅有利健康,還能使人心胸開朗,精神振奮。特別提醒的是,使用空調的家庭不要把空調的溫度調得太高,室內外溫差過大(25℃以上)時,一旦外出極易感冒,平素有心腦血管疾患的人則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面神經癱瘓等。
火鍋生熱切忌貪食
不管是火鍋主料還是調料都偏于溫熱,從中醫的角度講,燥熱也能損耗人之氣血,灼傷人之津液,再加上冬天外界氣候雖冷,但人們穿得厚,住得暖,活動減少,可造成體內積熱不能適當散發,很容易產生胃肺火盛,甚至由此導致上呼吸道或胃腸疾病。所以,吃火鍋要適量,吃完火鍋后要多喝水。
看天穿衣切忌捂汗
冬季不能穿得過多,否則出汗受風可導致感冒。另外,衣服并不是穿得越多越好,因為衣服的保暖程度與衣服內空氣層的厚度有關系。當空氣層總厚度超過15毫米時,衣服內空氣對流明顯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而且從生理方面來看,穿衣過多,會抑制人體調節機能的敏感性,減弱人體御寒能力。
要勤曬被褥
大家知道,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其散熱系數僅為0.027。因此,增加被褥內的空氣量就等于提高了保暖能力。被褥經過日曬,變得蓬松,不僅增加了空氣量,而且還增加了厚度。因此,蓋著曬過的被子,總覺得很暖和。
適量的體育鍛煉
冬季體育鍛煉是比較難于堅持的,如果氣候非常寒冷,建議大家選擇室內運動,比如在家做下體操或者瑜伽,或者到健身房去鍛煉。老年人冬季鍛煉好不要選擇清晨,因為寒冷的空氣容易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和關節類的疾病。
冬季燉補養生
冬季飲食切忌黏硬、生冷,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人體陽氣受損,飲食調養應以“補”為主。補法中以燉補為佳,燉補制作時間長,有利于營養消化吸收,燉補時可根據個人體質選用一些高熱量、高蛋白質的食物:
羊肉:冬天吃羊肉非常合適,因為羊肉性溫,能給人體帶來熱量。中醫說它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之妙品,是一種良好的滋補強壯食物。
鵝肉:自古以來流傳著“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諺語。常食鵝湯、鵝肉,可以防治咳嗽,還能補益五臟。
鴨肉:冬天除吃一些能補陽的食物外,還要注意養陰,鴨肉營養豐富,是滋補妙品,尤適于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特別是低燒、虛弱、食少、便秘和水腫的人,食鴨肉有益。
注意補充水分
冬季干燥,運動少,所以很多人認為可以少喝水,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另外多吃水果和蔬菜,白菜蘿卜都是富含水份的蔬菜。
結語:我們結合上文能夠了解到,在我們的生活中原來身體上面的自帶“暖氣”開關還有這么好的用處哦,大家是否還沒有發現呢?如果你在冬季的時候也會有手腳冰冷或者是肩頸背部有涼的感覺,那么不妨自己動手按摩自己的身體穴位幫助自己更好的進行身體取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