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于養生關注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他們通過各種方法進行養生,比如運動鍛煉、健康飲食、合理的作息等,但是小編告訴大家一年四季的養生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整年的養生日歷,看不同月份的養生方法。
1月養腎防寒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養腎防寒。
注意鍛煉: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多進行散步、慢跑等運動鍛煉,這時候還需要注意的是保暖來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飲食宜忌:合理進補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多吃羊肉、雞肉、甲魚、核桃仁、大棗、龍眼肉、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體質偏熱、易上火的人士應注意緩補、少食為好。忌一切寒涼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2月陽氣生發適當春捂
養生原則:春夏養陽、適當春捂。
起居:“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立春以后氣候仍然干燥,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飲食宜忌:2月份我們適宜多吃一些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事物,不要吃辛辣的事物。春天是陽氣初生的季節,需要吃辛甘發散的事物,不能夠吃酸收之味的。這是因為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所以我們在飲食方面要做到位。
3月晚睡早起食甜養肝
養生原則:春夏養陽、春養肝。
起居:春天萬物復蘇,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這樣可以使精神愉快、身體健康。
飲食宜忌:多食甜,如大棗、鍋巴、山藥、韭菜、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少食酸,如西紅柿、檸檬、橘子等。春季適當多吃能溫補陽氣的食物。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應肝,肝氣旺可傷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養脾。
4月調陰陽
養生原則:補腎、調節陰陽。
養生關鍵:為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運動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極拳等。飲食調攝方面,須定時定量,防暴飲暴食。
飲食宜忌:4月天我們就可以多吃一些菠菜、薺菜、蔥、水果、山藥、枸杞、兔肉,盡量少吃辛辣、油膩、大寒的事物,比如辣椒、肥肉、海魚、海蝦等。
5月關注心臟
養生原則:中醫理論認為,“立夏”前后利于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
精神調養:“立夏”之際,從精神上應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暴喜暴怒傷及心陽。
飲食宜忌:宜多食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熱之品,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生蔥、生蒜、辣椒。
6月晚睡早起
養生原則: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
養生關鍵:要晚睡早起,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于氣血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