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發生常與平素體質虛弱、情志所傷、勞倦、汗出受邪等有關。體質不強,心氣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憂思過度,勞傷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發為心悸;或腎陰虧虛,水火不濟,虛火妄動,上擾心神而致病;或脾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液,停聚為飲,上犯于心,心陽被遏,心脈痹阻,而發本病。那么,如何具體診斷心悸,準確的治療。
1、心悸患者的病史
心悸是許多疾病的一個共同表現,其中有一部分心悸的患者并無器質性病變,因而病史對于心悸的診斷尤為重要。如應仔細詢問患者心悸的發生是否與體力活動,精神狀態以及應用藥物等因素有關。
若心悸常在輕度體力活動后產生,則病變多為器質性的,應進一步詢問既往有無器質性心臟病的病史,若心悸發生在劇烈運動之后,或在應用阿托品等藥物之后,則為機體的一種生理反應。
另外,心悸發作時間的長短也與病因有關如突然發生的心悸在短時間內很快消失,但易反復發作,則多與心律失常有關。此時應詳細追問心悸發作當時患者的主觀感覺,如有無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則的感覺是否伴有意識改變及周圍循環障礙,以便做出初步的診斷。
若患者從幼年時即出現心悸,則多與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有關詳細詢問病史除對病因有一個初步判斷外,還可以了解患者有無其他官能性訴述或表現對以后的治療也有很大的幫助。
2、心悸患者的體格檢查
詢問完病史之后,就應有針對性地進行體格檢查。如懷疑患者有器質性心臟病時,應重點檢查心臟有無病理性體征,即有無心臟雜音,心臟增大以及心律改變等,有無血壓增高、脈壓增大、水沖脈等心臟以外的心臟病體征患者的全身情況,如精神狀態體溫有無貧血多汗及甲狀腺腫大等也應仔細檢查避免遺漏。
溫馨提示:經常心悸的患者需要及早查明病因對癥治療,才能避免延誤病情。如果相關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應該調整好心態,避免壓力過大,情緒穩定,主動與人交流溝通,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飲食生活規律有序,適當的活動鍛煉,養成良好的習慣,逐漸的改善提高身心的狀態,減少不適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