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體溫高,呈弛張熱。白細胞計數增高,中性粒細胞增至80%以上,細胞核左移。
胸部X線檢查是膿胸的主要診斷方法。游離的胸腔積液首先沉積在胸腔的底部,一般在肺底與橫膈之間,使肺組織略向上浮起。小量積液時肋膈角變鈍,量在200ml左右,如果患者因某種原因不能在坐位或立位拍攝胸片時,要注意對比臥位胸片兩側的密度,積液的一側密度普遍增高,還可以采用患側在下的側臥水平投照,少量積液能顯示于患側胸腔外側壁,在肋骨內緣與肺外緣之間有一層均勻的增深陰影。
胸部X線檢查是膿胸的主要診斷方法
中等量積液時,X線顯示下胸部外高內低的弧形致密積液影,陰影遮蓋整個膈面,積液量約500~1000ml。
大量積液時液體可達肺尖,肺組織受壓萎縮,患側透過度進一步減低,胸腔體積增大,肋間隙變寬,肋骨位置變平,縱隔向健側移位,橫膈下降,在左側由于胃泡內空氣的對比容易顯示,在右側由于肝臟與積液密度相近,故不易分辨。
積液合并肺不張時,縱隔、橫膈及胸廓的改變常不明顯,其外高內低的積液影像也隨肺不張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表現,多不典型。
合并膿氣胸或支氣管胸膜瘺時,可見到液氣面
局限性膿胸多見于胸腔的后壁及側壁,X線可見到局部密度增高影,在其中央部分密度較深,周圍漸淺,在切線位上表現為貼于胸壁的局奶性的密度均勻的陰影,基底部較寬,內緣清晰,呈扁平狀或半圓形突向肺野,也可表現為葉間積液、肺底積液、縱隔積液等,常需與胸膜病變、肺部腫瘤、膈下膿腫、肝膿腫鑒別。常需與胸膜病變、肺部腫瘤、膈下膿腫、肝膿腫鑒別。
葉間積液是指位于葉間裂內的胸腔積液,必須在透視下多方向觀察才能在X線與葉間裂方向一致時顯示出膿胸陰影的邊緣,多數邊緣清晰、密度均勻,呈梭形,兩端累長,陰影長軸與葉間裂方向一致,積液多時也可呈圓球形。
肺底積液X線表現為橫膈頂最高點在后前位片上向外移位,在側位片上向后移位,或見機工膈影增厚。當發現有類似橫膈抬高的陰影時,要懷疑有肺底積液,采用臥位或患側臥水平投照,液體從膈上流開后,能顯示出真正的膈肌位置。
CT檢查:膿胸表現為與胸壁平行的弓形均勻致密影,變動體位可以確定積液能否移動。大量積液進入肺裂,可將下肺向內向后壓迫移位。大量積液緊鄰肝右葉后緣,CT掃描顯示肝右葉后緣模糊,分不清界線。這是胸腔積液的特征性改變,稱為“交界面征”。
B超:在早期還沒有纖維素沉著形成胸膜肥厚時,液體內沒有沉渣,液性暗區清亮,其內沒有光點。當有大量積液時,肺組織受壓,肺內氣體被吸收,超聲可見到在大片液性暗區內有一個三角形的致密影,且隨呼吸浮動。當探頭靠近橫膈時,可見到圓弧形光帶的膈影,后者與胸壁形成一楔形夾角,即肋膈角。
胸腔穿刺抽得膿液可最后確切診斷。膿液的外觀、性狀、顏色及氣味,對判斷致病菌的種類有一定幫助。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有助于選擇有效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