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性心動過緩是竇房結自律性降低所致的竇性心律失常,其頻率在60次/min以下。該病對患者的身體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在日常如果出現該病的癥狀時,還需盡早到正規醫院診斷,及時治療。為了方便大家對于竇性心動過緩的診斷方法有所了解,下面就為大家做下詳細的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檢查
可見到引起心動過緩的原發病相關實驗室檢查特征。
依靠心電圖檢查,有下列表現
1、竇性P波的形態竇性心動過緩與竇性心動過速時P波形態有較大差異
這是由于竇性心動過緩時竇房結的起搏點多位于尾部,其發出的激動多沿中結間束下傳;而竇性心動過速時竇房結的起搏點多位于頭部,激動多沿前結間束下傳。雖然竇房結的頭、尾相差僅15mm,但由于結間束優先傳導的特點,所以兩者的竇性P波形態有差異,Ⅱ、Ⅲ導聯的P波較正常竇性心律的P波稍低平。
2、竇性P波的頻率
成人應<60次/min,通常為40~59次/min,多在45
次/min以上。亦有慢至35次/min左右者,甚至有20次/min的報告。<45次/min為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嬰幼兒竇性心動過緩的心率,在1歲以下應<100次/min,1~6歲應<80次/min,6歲以上應<60次/min。
3、P-R間期
0.12~0.25s。
4、QRS波
每個P波后緊隨一正常的QRS波,形態、時限均正常。
5、T波、u波竇性心動過緩時正常
也可表現T波振幅較低,u波常較明顯。
6、Q-T間期
Q-T間期按比例延長,但校正后Q-Tc間期則在正常范圍內。正常Q-Tc=Q-T(s)/應≤0.42s。
二、鑒別
1、二度竇房阻滯
當發生2∶1、3∶1竇房阻滯時,心率很慢,類似竇性心動過緩。兩者可依據下列方法鑒別,經阿托品注射或體力活動后(可做蹲下、起來運動),竇性心動過緩者的竇性心率可逐漸加快,其增快的心率與原有心率不成倍數關系;而竇房阻滯者心率可突然增加一倍或成倍增加,竇房阻滯消失。
2、未下傳的房性期前收縮二聯律
未下傳的房性期前收縮P′波,一般是較易識別的。值當P′波重疊于T波上不易分辨時,可被誤認為竇性心動過緩。其鑒別點為:
(1)仔細觀察可發現TP′混合波與其他T波的形態是不同的。
(2)可從T波低平的導聯上尋找未下傳的P′波。
(3)心電圖描記時可加大電壓(增益):走紙速度增至50~100ms,重疊于T波的P′波可顯露。
3、房性逸搏心律
房性逸搏心律較少見,其P′波形態與竇性心律的P波明顯不同,但如果房性逸搏點位置接近竇房結時,則其P′波與竇性P波在形態上不易區別。其鑒別點為:
(1)房性逸搏心律通常持續時間不長,運動或注射阿托品可使竇性心率加快、房性逸搏心律消失。
(2)房性逸搏心律規則,而竇性心動過緩常伴有竇性心律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