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穩定心絞痛患者發生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缺血事件的危險性增加。另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不穩定型心絞痛易引起心律失常,原因是冠狀動脈痙攣,血管突然閉塞。心肌缺血及血流再灌注后形成復極不一致的折返和心肌電不穩定,由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血流中斷,引起嚴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壞死。
一、檢查
1、血脂濃度增高:血脂紊亂與冠心病的發病密切相關。典型的動脈粥樣硬化的血脂特點是:TC(總膽固醇)、LDL-C、VLDL-C、三酰甘油等增高和HDL-C下降。
2、血糖:現已證明葡萄糖耐量降低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所有懷疑冠心病的病人應該測空腹血糖。
3、一般無白細胞增多。
4、大多數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清酶譜正常:由于這類患者常有小量心肌損傷或微小梗死,或由于短暫冠狀動脈閉塞后血栓自溶導致再灌注損傷,故可有血清酶譜輕度增高,但不符合通常的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標準。
5、心肌肌鈣蛋白:T 是一種調節蛋白,是心肌細胞損傷的特異性標志。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中,肌鈣蛋白T與血清肌酸激酶MB活性相比是診斷心肌細胞損傷更為敏感的指標。
6、C反應蛋白和血清淀粉樣A蛋白是診斷炎癥的敏感指標: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肌酸激酶和心肌肌鈣蛋白T濃度正常時,血清C反應蛋白和淀粉樣A蛋白濃度已經升高,是預后較差的標志。
其他輔助檢查
1、心電圖:在不穩定型心絞痛中,短暫的ST段偏移、下降或抬高,和(或)T波倒置經常發生,但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的。癥狀減輕時,ST段動態偏移(下降或上升≥1mm)或T波倒置部分消除,是預后較差的重要標志,隨之可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出現短暫的 u波倒置是不穩定型心絞痛的一個少見、隱匿的心電圖表現。
2、動態心電圖監測:在不穩定心絞痛中,幾乎2/3缺血事件是無癥狀的,不可能被常規的心電圖發現。因此,對ST段進行連續監測是很有意義的。現已發現有15%~30%的不穩定心絞痛病人有暫時的ST段變化,主要是ST段壓低。這些病人隨后發生心臟事件的危險性增加,因此可用Holter監測來評估病人的預后。
二、鑒別
對于以急性胸痛之癥狀首診的病人,與下列疾病鑒別:
1、急性心肌梗死:本病的胸痛時間較穩定型心絞痛的時間更長,常常在30min以上,且程度更嚴重,還有其他許多并發癥狀,但主要鑒別點是有ECG的動態演變和在起病6~12h后心肌酶后肌鈣蛋白的序列變化。本病的預后更差,尤其是出現嚴重并發癥時。
2、主動脈夾層:本病的特征是胸背部劇烈的撕裂樣疼痛,坐立不安,硝酸甘油不能使之緩解。體檢可發現脈搏不對稱,四肢血壓相差大及急性主動脈瓣反流性雜音。發作時ECG無變化,心肌酶正常。本病的確診方法是TEE和磁共振成像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