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自四川的準媽媽小麗在進行產前檢查時意外驗出宮頸癌,然而此時她已懷孕四個月,得知全切手術后再無生育機會,小麗死活要求保住胎兒。經反復權衡,醫生們通力合作,剖腹產手術和切宮手術同時進行,最終,母子竟都奇跡般平安。
“宮頸癌下懷孕會給胎兒和母體都帶來危害,不僅胎兒會受到藥物影響,母體也會因懷孕而導致癌變加速,所以我們不提倡‘留’。”但事實上,很多患了宮頸癌的孕婦都要求能留下胎兒,“所以,我們一般都酌情考慮,如果是懷孕前期發現宮頸癌,應堅決流產;如錯過最佳流產時機患者本身又有強烈生育意愿,可考慮生產。但最好是在婚檢和早期產檢時就排查宮頸癌。”
宮頸癌懷孕容易產“次品”
小麗今年32歲,她在進行產前胎檢時被意外查出患有宮頸癌。“我們確實非常驚訝,因為宮頸癌的懷孕幾率極低,圍繞究竟引產還是生下來,患者和醫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女性的受孕必須經過卵子和精子在宮腔內的共存和結合,而宮頸是精子到達宮腔內的必經之路,但對于宮頸癌患者來說,腫瘤和癌細胞的存在會嚴重破壞宮頸和宮腔的環境結構,大量病變產生的血液和膿液會阻礙精子到達宮腔內,就算精子能僥幸游到宮腔,已經“混亂不堪”的腔內環境也會令受精后的卵子難以著床,無法發育成為胎兒。“如此道路和產區都被破壞,產品很難生產而且容易有‘次品’。”肖昕表示。
胎兒容易早產和發育不全
“對于宮頸癌患者,醫生一般不提倡受孕和生育,首先因為懷孕機會很小;其次,如果勉強生育將會對胎兒和母親都造成很大影響。”肖昕指出,如果宮頸癌患者成功懷孕,由于宮腔內環境較差,胎兒不可能在腔內完全發育,更因為受宮頸癌影響,胎兒也不能通過宮頸后經陰道自然生產,這就意味著必須在胎兒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時進行早產和剖腹產,這對胎兒和病人都十分危險。
“胎兒發育不全主要體現在肺部功能發育不全,可能會出現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很容易令其呼吸衰竭死亡。同時,發育不全的嬰兒體重低、體質弱、抵抗力低下,也會給產后的喂養帶來很大的挑戰,而在懷孕過程中進行針對惡性腫瘤的化療治療,也會對胎兒產生一些藥物影響。“總的來說,宮頸癌生產就意味著母親與胎兒的雙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