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早期多無體征,導致患者對該病治療的重視程度不高,以致遷延日久,纏綿不愈,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去了很多的不便與痛苦。那么,慢性支氣管炎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不良因素才能更好的預防該病?下面我們就這一問題做具體介紹。
慢性支氣管炎的中醫病機
慢性支氣管炎在病機上主要反映為肺、脾、腎三臟虛損,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失衡,同時又因痰、火、瘀等因素的參與而愈加復雜。其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
在正常情況下,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外合皮毛,為氣機出入升降的通道。風寒熱燥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肺氣被束,失其肅降而發病;嗜食煙酒、辛辣助火之品,灼津生痰,阻塞氣道,均可使肺氣上逆而發生咳嗽。病久不愈,肺氣愈傷,正氣無力御邪,則外邪又易復犯,以致遷延日久,纏綿不愈。
1、肝火犯肺
肝與肺以經絡相通,肝經循行,“其支者,從肝別貫膈,上注肺”《靈樞?經脈》。肝氣升發,肺氣肅降,兩者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則人體氣機升降正常。若肝氣郁結,失其升發疏泄之能,就會影響肺氣的肅降功能而致咳嗽,臨床常見咳嗽因情志而誘發者即是肝對帥影響的表現。肝火上炎,灼傷肺陰,則出現咳嗽、該出不爽、咽喉干燥、胸脅脹滿等癥,此類病變稱為“木火刑”。
2、外邪犯肺
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皆可內犯于肺,引起咳嗽。從臨床觀察來看,六淫之中,尤以風、寒、熱、燥最為常見。由于風為百病之長,不論寒、熱、燥均多以風邪為先導。肺主氣,為五臟之華蓋,上連于喉嚨,開竅于鼻,司呼吸,為氣機升降之道,司清濁之宣運,外合于皮毛,主身之表;又肺為嬌臟,畏寒畏熱,淸肅,不耐邪侵。六淫之邪可自鼻竅直接吸入,由喉嚨以至于肺;也可由皮毛侵入,因皮毛為肺之合,病邪從所合而至肺。如外邪侵襲,則肺氣壅遏不宣,清肅之令失常,氣道不利,肺氣上逆,因而引起咳嗽。
3、牌虛生濕
肺主氣,脾主運化,肺氣有賴于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以充養,若脾虛日久可導致肺氣亦衰,出現咳嗽、氣促、語言低微癥狀。睥失健運,不能輸布水谷精微,釀濕生痰,上潰于肺,壅塞肺氣,影響氣機出入,遂為咳嗽。
4、背氣虛衰
人的呼吸功能雖由肺所主,但腎能幫助肺呼吸,故此稱為腎主納氣”。腎梢充足,吸入之氣,經肺的肅降,才能使之下達于腎。若腎精虧虛,不能助肺吸氣,就會出現呼吸短促等癥,所以有“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之說。腎虛咳嗽表現為上氣不接下氣,動則尤甚。如為腎陰不足,肺陰失潤,或虛火上炎灼傷肺陰,則出現干咳少痰、顴紅口干、聲嘶;若腎陽不足,氣化不利,以致水液停積,上逆犯肺,亦可導致咳嗽。
溫馨提示
預防感冒發生在防治慢性支氣管炎的過程中顯得極為重要。中醫認為肺合皮毛,研究表明,氣侯變冷而受涼感冒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基本誘因(60%-90%)。故及時治療感冒,防止疾病進一步轉變及根治鼻炎、咽喉炎和慢性扁桃體炎對預防本病發作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慢性支氣管炎》《慢支、肺氣腫與慢阻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