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護理診斷:
1.活動無耐力 與貧血致組織缺氧有關。
2.有感染的危險 與中性粒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有關。
3.潛在并發(fā)癥
(1)出血:與血小板減少有關。
(2)抗腫瘤治療的副作用 與化療藥物及放療的毒性作用有關。
4.營養(yǎng)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 與疾病及化療致食欲下降、營養(yǎng)消耗過多有關。
5. 有執(zhí)行治療方案無效的危險(risk for in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rapeutic regimen)與治療方案復雜、治療時間長、病人難以接受、以及家長缺乏白血病的知識有關。
護理措施:
1.休息 白血病患兒常有活動無耐力現(xiàn)象,需臥床休息,但一般不需絕對臥床。長期臥床者。應常更換體位、預防褥瘡。
2.預防感染 感染是導致白血病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血病患兒免疫功能減低,化療藥物對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進一步下降。粒細胞減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發(fā)生感染的危險因素。粒細胞減少持續(xù)時間越久,感染的威脅愈大。預防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護性隔離:白血病病人應與其它病種病人分室居住。以免交叉感染。粒細胞及免疫功能明顯低下者,應置單人病室,有條件者置于超凈單人病室、空氣層流室或單人無菌層流床。普通病室或單人病室需定期進行紫外光照射、戊二醛熏蒸。限制探視者的人數(shù)及次數(shù),工作人員及探視者在接觸患兒之前要認真洗手。
(2)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口腔清潔,進食前后用溫開水或口泰液漱口。宜用軟毛牙刷,以免損傷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繼發(fā)感染。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處。勤換衣褲,每日沐浴有利于汗液排泄,減少發(fā)生毛囊炎和皮膚癤腫。保持大便通暢,便后用溫水或鹽水清潔肛門,以防止肛周膿腫形成。
(3)觀察感染的早期表現(xiàn):每天檢查口腔及咽喉部,有無牙齦腫脹,咽紅、吞咽疼痛感,皮膚有無破損、紅腫,外陰、肛周有無異常改變等,發(fā)現(xiàn)感染先兆時,及時處理。對合并感染者可針對病原選用2~3種有效抗生素口服。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
(4)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技術 進行任何穿刺前,必須嚴格消毒。各種管道或傷口敷料應定時更換,以免細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