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約占足月分娩活嬰的0.6%~0.8%左右,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按我國每年出生3千萬人計算,大約每年會新增20多萬先天性心臟病。隨著圍產保健和醫療條件的改善,很多患兒在新生兒期就可以發現先天性心臟病,通過超聲心動圖確診具體類型。在先天性心臟病中,比較常見的類型是房間隔缺損和室間隔缺損,二者約占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20~30%。北京協和醫院心外科苗齊
發現患兒先天性心臟病肯定給家長帶來很多煩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沖淡了迎接新生命到來所獲得的喜悅,畢竟孩子是帶著一定的缺陷來到這個世間的。作為一名心臟外科醫生,我則為這些家長趕到慶幸,因為你們的孩子畢竟所患的是比較簡單的畸形,基本通過介入或者手術,可以得到解剖學上的矯治(也就是說心臟的結構與正常健康人群無異,至于功能嗎,滿足正常活動及生長發育絕對沒有任何問題,想想蕓蕓眾生大多數都沒有先天性心臟病,又有幾個能成為博爾特、劉祥呢?)。
關鍵的問題孩子疾病的嚴重程度如何判斷、怎樣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和最佳時機。從外科手術角度看,患兒在半歲以前,由于體重較小,臟器發育不完善,手術風險較大。而當患兒體重在10kg以上,年齡達到1歲以上,手術風險會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