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供血不足的治療迫在眉睫,若是短期內沒有得到有效治療,腦供血不足將迅速躥升為更加嚴重的腦部疾病,因此,治療腦供血不足是關鍵。但是專家卻說:腦供血不足治療需認清癥狀,不打空頭拳。由于現在很多患者治病投醫盲目,導致了繞了很大的彎,疾病還沒有治好,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期。
關于腦供血不足的表現癥狀,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臨床特點
1.多見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男多于女;
2.發作歷時短暫,持續數秒至24小時,一般常為5-20分鐘;
3.癥狀完全恢復,一般不留任何神經功能障礙;
4.反復發作,一周發作數次或數月發作一次;
每次發作出現的局灶性癥狀及其嚴重性,取決于受損的血管及受損程度。
二、臨床類型
按缺血部位可分為頸內動脈TIA和椎-基底動脈TIA。
1.頸動脈系統缺血性發作較少見,持續時間較長,易引起完全性卒中,以發作性偏癱或單肢輕癱最常見。如屬大腦前動脈TIA,病灶對側肢體癱,下肢重,上肢輕;如系大腦中動脈,病灶對側肢體癱,上肢重,下肢輕;如屬頸內動脈TIA,對側上下肢癱瘓程度相同,伴有特征性同側眼球失明和Hner征,有時可伴有偏身感覺障礙或偏盲。主側半球病變常引起失語、失讀、失寫及失算等。
2.椎-基底動脈系統發作較多見,發作較頻,持續時間較短。主要表現為腦干、小腦、枕葉、顳葉及脊髓近端缺血癥狀。以眩暈、嘔吐、視物不清或變形、站立或行走不穩、眼震、視野缺損、復視、聽力下降、球麻痹、交性癱、輕偏癱、四肢癱等癥狀最常見。少數有猝倒發作,常在迅速轉頭時突然出現雙下肢無力而倒地,意識清楚,常在極短時間內自行起立。此種發作可能是雙側腦干內網狀結構缺血使機體肌張力突然減低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