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是目前全世界都在關注的焦點之一,小編也希望大家都對此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很榮幸可以幫助大家,做一些相關方面的介紹:
胸腺瘤是最常見的前縱隔腫瘤、少數病例是位于后縱隔或胸內其它部位。其發生率在縱隔腫瘤中居第三位。按組織學結構,胸腺瘤可分為三種類型:(1)含淋巴細胞80%以上為淋巴細胞型胸腺瘤;(2)含梭形上皮細胞80%以上為上皮細胞型胸腺瘤;(3)混合型即為淋巴上皮型。胸腺瘤絕大多數為良性,常見于成年人,臨床上常無癥狀,只是在常規胸部X線檢查時偶然發現。有時有胸悶、胸痛、咳嗽及氣短。如系惡性則癥狀明顯且生長較快,手術切除后常易復發。據文獻報告,胸腺瘤可伴發免疫缺陷狀態和再生障礙性貧血,且與重癥肌無力有一極不尋常的關系,在1939年Blalocle等首次報告1例重癥肌無力患者在胸腺切除術后癥狀獲得改善。后經許多學者研究,確定了這兩種疾病之間的關系。胸腺瘤病人重癥肌無力發生率約為20%。而在重癥肌無力患者只有15%有胸腺瘤。在胸腺瘤病人發生重癥肌無力,其5年生存率下降,而重癥肌無力伴有胸腺瘤患者,比沒有胸腺瘤的重癥肌無力者緩解率低。
X線檢查:可見前上縱隔內塊影,在斜位照片上顯示更為清楚,分別為類園形塊狀影或舌形影。其特點是均有向上延伸之條索影伸向胸膜頂部,術中常證實與粘連牽拉有關。
胸腺瘤的治療與縱隔大多數腫瘤一樣,首選的治療手段是早期手術切除腫瘤,良性者效果滿意,惡性者應盡量行徹底切除,術后并給予放射治療,甚至在出現胸膜轉移,或者其它局部侵犯體征時,并應爭取徹底切除。
關于手術切口的選擇,應依其腫瘤的大小與部位而定,原則是要充分顯露。如腫瘤不大,且伸向一側者,可行前外側開胸切口;對瘤體較大,且位于中后縱隔,應行單側后外側開胸切口;腫瘤位于胸骨后,并突向兩側胸腔,則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此種縱劈胸骨之切口,一方面可對前縱隔進行全面探查,另一方面又能徹底清除自胸廓入口至膈肌之間的全部胸腺和前上縱隔脂肪組織。
根據手術所見及手術標本組織學檢查,一般把胸腺瘤分為三期:①非浸潤期:包膜完整,雖腫瘤已侵犯包膜,但未穿透包膜;②浸潤期:腫瘤已穿透包膜,侵犯縱隔脂肪組織;③擴展期:腫瘤侵犯周圍器官或胸內已有轉移。文獻報告Ⅰ、Ⅱ期病人復發率較低,約占4%,而Ⅲ期病人手術死亡率高達27%,且復發率高達38%、術后5年生存率約占40%。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一些相關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在此祝愿大家身體健康,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