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神經遺傳病的概念
單基因病
常顯遺傳,常隱遺傳,X-連鎖顯性遺傳,X-連鎖隱遺傳,Y連鎖遺傳,母系遺傳
多基因遺傳病
遠超過單基因病,如高血壓、糖尿病、中風、PD、MS。
二、常見神經系統遺傳病的診斷和治療
1、肌營養不良癥
(1)Dystrophin相關肌營養不良癥
(2)面肩肱型肌營養不良癥
(3)眼咽型肌營養不良癥
(4)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癥
2、肝豆狀核變性(WD)
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銅沉積于腦、肝、腎、角膜、皮膚等而引起相應癥狀。
臨床表現
1)神經癥狀和精神癥狀
2)肝損害癥狀
3)角膜K-F環(7歲以下患兒少見)化驗檢查
4)銅代謝相關的生化檢查
血清銅藍蛋白:正常為210~530mg/L,患者<200mg/L,<80mg/L強烈提示WD,80~120mg/L之間要復查,120~200mg/L之間不必過度緊張。24h尿銅:正常<100μg,患者≥100μg
影像學檢查
肝臟檢查(B超或CT):肝實質光點增粗、結節狀改變
病理
早期-脂肪增生、炎癥;后期-肝硬化
腦影像學檢查(CT或MRI):豆狀核(尤其殼核)、尾狀核、中腦、腦橋、丘腦、小腦及額葉皮質T1加權像低信號和T2加權像高信號;不同程度的腦溝增寬、腦室擴大
關于診斷方面的幾點建議
1)對3-45歲不明原因的肝功異常者及暴發性肝衰竭患者須懷疑WD,并進行相關檢查。
2)對疑診腦型WD的患者應先作神經癥狀評估和腦MRI檢查。
3)WD患者24h基礎尿銅≥100μg;血清CP<80mg/L是診斷WD的強烈證據;血清CP正常不能除外肝型WD的診斷。
4)疑為WD患者,角膜K-F環必須裂隙燈檢查證實。
5)陽性家族史對診斷WD有重要意義。
治療原則
1)早期治療,終生治療。
2)選擇適當治療方案。
3)藥物治療的監測:肝腎功能、血尿常規、24h尿銅(前3個月每月復查1次,病情穩定后3個月查1次)、每3~6個月檢查1次肝脾B超。
治療方案
1)飲食治療
低銅飲食。
2)藥物治療
驅銅、阻止銅吸收、對癥治療、中藥治療。
3)手術治療
脾切除和肝移植。
4)康復及心理治療
關于肝移植。
原位肝移植或親屬活體肝移植。適應證:暴發性肝衰竭、對絡合劑無效的嚴重肝病者(肝硬化失代償期)。對有嚴重神經或精神癥狀的WD患者因其損害已不可逆,不宜作肝移植治療。
2、 脊髓性肌萎縮癥(SMA)
臨床表現
兒童型SMA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發病率約1/6000~1/10000是兒童期第二常見的神經肌肉疾病,發病率僅次于DMD.表現對稱性肢體近端肌無力、肌萎縮,出生后呈“軟嬰兒”,死亡率及致殘率較高死亡率及致殘率較高。
輔助檢查
肌酶正?;蜉p度升高(<正常10倍),肌電圖:神經源性損害,可提示前角損害
肌活檢
同型肌群化?;蛟\斷可確診。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可進行產前基因診斷。
3、結節性硬化癥(Tuberous sclerosis,TSC)
以癲癇、智能減退和面部皮脂腺瘤為主要的臨床特征,發病年齡0~15歲,7歲前多見。是另一種危害嚴重的兒科神經遺傳病。
4、先天愚型Down綜合征
5、脆性X綜合征
可能是最常見的人類遺傳病之一,主要表現智力低下,語言障礙,特殊面容(如窄臉,長下巴,凸上頜,大耳外翻,臉中部發育差等)及多動,孤僻反應過度等行為異常。
6、多發性神經維瘤病
神經維瘤病I型(NF1)為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發病率國外統計為1/3000,國內統計為1/2.5萬,臨床特點為周圍神經或顱神經多發性纖維瘤以及皮膚牛奶咖啡色素斑。
7、遺傳性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SCA)
發病率
SCA總發病率為5/10萬。
遺傳方式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臨床表現;小腦、腦干、脊髓等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改變,表現為進行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球麻痹、構音障礙、肌無力、肌張力增強,病理征陽性、震顫等??煞譃槭畮仔停渲蠸CA3/MJD 占50%左右,很容易進行基因診斷;SCA7常合并有特征性的視網膜變性,視力下降等。
8、扭轉痙攣
表現為軀干、四肢或全身不自主的扭轉痙攣運動有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以常染色體顯性為最為多見。
9、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
又稱伴有明顯晝夜波動的遺傳性進行性肌張力障礙(HPD),較為罕見的遺傳性錐體外系疾病,患病率為1/200萬。DRD起病從嬰兒期至12歲,女性多見。臨床表現為肌張力障礙合并運動遲緩、齒輪樣強直、姿勢性反射障礙,腱反射增高,偶有病理征陽性。約77%的患者癥狀每日內可有波動,睡后減輕,晨輕暮重。對小劑量左旋多巴有持續性顯效。家系分析認為本病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外顯不全。
10、腓骨肌萎縮癥(CMT)
臨床表現
兒童、青少年、成人均可發病,慢性進行性脛前腓骨肌及手部肌萎縮伴無力(下1/3), 呈倒酒瓶樣改變,伴足下垂,跨閾步態,弓形足,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輕至中度肢體遠端感覺減退或消失, 致殘率高。分類:臨床上依據其病理及電生理特點可分為兩型:即脫髓鞘型(CMT1),其神經傳導速度顯著減慢;軸索型(CMT2),其神經傳導速度減慢不明顯,CMT1型約占CMT總數的70%。又分為常顯(占大多數)、常隱、及X連鎖遺傳。
11、Huntington舞蹈病
發病率
在西方人群中發病率為萬分之一。遺傳方式: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臨床表現:常于30-50 歲發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舞蹈樣不自主運動,繼而出現神經精神障礙,認識力喪失,行為改變,最后成為癡呆,常于起病后10-20年死亡??蛇M行基因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