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rectal cancer)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于胃和食道癌是大腸癌的最常見部分(占65%左右)絕大多數基因病人在40歲以上30歲以下者約占15%男性較多見男女之比為2-3:1,直腸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癥排行榜中躍居第二位了,所以飲食和生活方式,是癌癥的禍根。由于成因和癥狀的相似,直腸癌通常和結腸癌被一同提及。
直腸慢性炎癥是直腸癌的一大病因,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血吸蟲病形成的肉芽腫等與結直腸癌的發生有直接的關系。其病程愈長,發生結直腸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結直腸癌的發生率約為20-40%。
飲食與致癌物質在直腸癌變中也占有一定比重,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結直腸癌的發生與經濟狀況、飲食結構有明顯的聯系。經濟發達地區、飲食中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所占比例高、纖維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體發病率明顯高。飲食結構與結直腸癌發生之間的關系確切機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可能與動物脂肪的代謝產物、細菌分解產物以及由于低纖維素飲食狀態下,腸蠕動減慢,腸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