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的發病與社會環境、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習慣、缺乏體力活動)、遺傳因素有關。目前認為其致癌過程是以飲食因素的作用為主,結合其他一些因素的多環節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飲食與致癌物質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結直腸癌的發生與經濟狀況、飲食結構有明顯的聯系。一般認為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是大腸癌高發的因素。進食脂肪多,膽汁分泌也多,膽酸分解物也多,腸內厭氧菌酶活性也增高,致使腸內致癌原、促癌原形成增加,易致大腸癌發生。也有研究認為啤酒中某些成分本身是個弱的直腸癌始動或促進因子,因此啤酒與直腸癌的發生有關。另外,維生素攝入不足、油煎炸食品進食過多等因素也可能與直腸癌的發生有關。
二、直腸非癌性疾病
幾乎所有的直腸癌都是從息肉開始發展而來的。息肉始發于直腸的內層或腸壁,這類疾病經過多年的遷延而演變成癌。某些類型的息肉(炎性息肉)并非癌前病變,但腺瘤性息肉卻能增高癌變的危險性,尤其是多發的或大的息肉。一般認為具有高危險性的腺瘤是大的(>1cm)管狀腺瘤、多發性腺瘤、帶有絨毛的腺瘤和有一定分化不良的腺瘤。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與結腸癌關系較密切,而與直腸癌的發生關系不密切。
三、遺傳因素
流行病學研究證實,有直腸癌家族史的人比一般人群患直腸癌的危險性高,一級親屬患直腸癌的人患該病的危險性比一般人群高2倍,而且患病年齡明顯提前。由于家族遺傳因素引發的大腸癌約占10%-20%左右,這些遺傳家系主要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Gardner綜合征家系和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又稱Lynch綜合征。
四、其它疾病
部分慢性血吸蟲病患者伴發大腸癌,但兩者未發現有顯著相關性。
擴散途徑
一、局部擴散
先是腸壁內擴散,癌浸潤至肌層后易發生血道轉移,還可以侵襲整個腸壁乃至腸周圍器官,如膀胱、陰道等。
二、淋巴道轉移
直腸癌細胞沿腸壁淋巴道進入腸旁淋巴結,繼而進入直腸上動脈或乙狀結腸動脈旁淋巴結,至腸系膜下動脈淋巴結,進入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再到鎖骨上淋巴結。
三、血道轉移
多轉移至肝臟,其次為肺,再為骨、腦、卵巢。
四、種植轉移
癌細胞脫落種植在腹腔及盆腹膜形成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