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隨之而來的是兒童期肥胖癥逐年上升的發生率。小兒肥胖有什么危害?小兒肥胖會造成孩子體內鐵、鈣等微量元素的不足,引起缺鐵性貧血等多種營養缺乏性疾患,所以小兒肥胖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
小兒肥胖診斷方法:
診斷一、身高標準體重法
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數作為該身高人群的標準體重。超過該標準體重的20%~29%為輕度肥胖,30%~49%為中度肥胖,50%以上為重度肥胖。在10歲以下兒童這個指標基本可以代表體內的脂肪含量,即當身高標準體重超過20%時相當于全身脂肪量超過正常脂肪含量的15% 。
診斷二、體重指數法(BMI)
即體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與兒科常用的Kaup指數(g/cm2)為同一含義。該指標是評價成人肥胖和消瘦的簡便易行、普遍采用的指標,國際上使用較廣。
BMI與體脂的關系直接影響該指標篩查兒童肥胖的準確程度,體脂含量增加才是肥胖的直接證據。因此多年以來人們不斷地探討能反映兒童青少年體脂含量的實用性指標。
診斷三、皮褶厚度
皮下脂肪厚度與全身脂肪含量的關系與年齡、性別、脂肪堆積量以及測量技術有關。皮褶厚度是直接測量局部體脂的一個方法。隨著肥胖度的增加,皮脂厚度與全身脂肪含量則呈曲線關系,對估算體脂總量造成影響。皮褶厚度很少單獨用于判斷兒童肥胖,多數與BMI或身高標準體重結合判斷。此外由于脂肪組織的可壓縮性、操作者的熟練程度、手法上的差異,同一測量點不同人測量其結果會很不相同,肥胖度越大誤差越大。
診斷四、體脂含量測量
目前普遍認為雙能X線吸收法是測量體脂含量的較理想的方法。不過因此此診斷方式價格較為昂貴,并且操作復雜,兒童難以配合及某些檢查對于兒童的安全性等問題。此法需要兒童屏氣后將身體完全浸入水中,其操作技術對于小年齡兒童掌握比較困難,無法配合,適于能夠配合的年長兒。
以上就是有關小兒肥胖診斷方式,實際上診斷肥胖的最好方法就是測試體內脂肪含量,也是目前診斷小兒肥胖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