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齊平時看似并無大礙,但是若長期處于嚴重疲勞狀態下,就可能導致心律不齊的突然發生,甚至猝死。心律不齊的預防必須按要求服藥,并注意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因此一旦發現有心律不齊的相關癥狀出現,患者朋友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查,按照醫囑進行治療。
1、自我監測
在心律不齊不易被抓到時,病人自己最能發現問題。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癥狀,若能及時發現及時采取措施,可減少甚至避免再發心律失常。心房纖顫的病人往 往有先兆征象或稱前驅癥狀,如心悸感,摸脈有“缺脈”增多,此時心律失常的預防需要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2、心情愉快
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避免情志所害,減少發病。所以生活中應盡量樂觀豁達、怡情悅志、修身養性,讓心境保持平和。已經患病的人要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念。
3、勞逸適度
這是保證人體血脈調達、氣機通暢、五臟安和的重要條件。病情較輕的心律失常患者可適當的進行體力活動,避免高強度鍛煉和劇烈活動。病情較重的患者應臥床休息,或進行簡單輕微的保健運動。
4、適宜環境
適宜的生活環境可保證工作學習的正常進行,促進健康長壽。人類適宜的生活環境應有新鮮的空氣,潔凈的水源,良好的植被,充沛的陽光,室內通風良好,采光合理,物品干凈整齊。
5、合理作息
養生的基本要求是起居有常,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只有做到生活規律,起臥有時,才能最大限度地調養神氣,提高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6、科學飲食
飲食應因人而宜,營養全面,五味調合。就餐也要定時、定量、衛生,少食多餐并避免過度油膩、肥甘厚昧和生冷,做到戒煙限酒。適量補充益心氣、養血、養心陰的食物,如山藥、蓮子、小米、大棗、龍眼、胡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