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后痊愈,不遺留任何癥狀或體征。極少數患者在急性期因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部分患者經過數周或數月后病情趨地穩定,但有一定程度的心臟擴大、心動能減退、心律失常或心電圖變化,此種情況歷久不變,大致為急性期后心肌疤痕形成,成為后遺癥。還有部分患者由于急性期后炎癥持續,轉為慢性心肌炎,逐漸出現進行性心臟擴大、心功能減退、心律失常,經過數年或一、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二十年后死于上述各并發癥。各階段的時間劃分比較難定,一般可以6個月以內為急性期,6月至1年為恢復期,1年以上為慢性期。急性期不明確的慢性患者與心肌病難區分,據當前認識與已有證據,有一部分心肌病是由心肌炎演變而來。
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避免勞累以預防病毒、細菌感染。發病后注意休息,進營養豐富之飲食,以利心臟恢復。
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因鏈球菌感染引起的風濕熱逐漸減少,風濕性心肌炎發病明顯減少,而病毒性心肌炎發病卻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種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薩基病毒B最常見,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據研究,約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臟心臟發生心肌炎。可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襲心肌,也可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應所致。前者以兒童多見,后者以青少年多見。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發季節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應引起人們的警惕。
病初與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癥狀,7-10天后出現胸悶、心悸、極度乏力、易出汗等癥狀。此時,如做心電圖,可能發現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損害表現。作血沉、心肌酶測定可能升高。2-4周后查柯薩基病毒抗體、抗心肌抗體可為陽性。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變輕重不一,所以癥狀也千差萬別。輕度、局限性病變者可毫無癥狀,心電圖無異常表現,血沉、心肌酶也無升高。有些人是因為意外事故尸體解剖時才發現曾有心肌炎病變。重者則有明顯癥狀,出現心臟彌漫性擴大,心力衰竭,以致有顯著氣急,不能平臥;有的嚴重心率失常,以致發生反復暈厥,甚至猝死。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仍持續緊張、過度勞累、從事重體力勞動與劇烈運動,易發生病毒性心肌炎。此外,營養不良也是誘因。發生病毒性心肌炎后,必須絕對臥床休息,否則可使病情加重,引起嚴重并發癥。
溫馨提示:
患病毒性心肌炎后,一般應休息3個月。以后如無癥狀,可逐步恢復工作與正常學習,但仍應注意不要勞累,1年內不能從事體力勞動與運動。此外,要注意合理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證營養平衡。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與休息,避免感冒,否則易復發。反復發作可轉變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終身。
【參考文獻:《心肌炎與心肌病調養》、《病毒性心肌炎——常見病的防治與家庭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