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非淋茵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urethritis,NGU)是指由淋菌以外的其它病原體,主要是沙眼衣原體、尿素分解支原體所引起的尿道炎。
目前,通常被稱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是指衣原體(占40%-50%)、支原體(占20%-30%)及一些尚不明致病病原體的尿道炎。
非特異性尿道炎與淋病一樣,也多發生于青年性旺盛期,25歲以下占60%。60年代以來非特異性尿道炎發病率驟增,在歐美已超過淋病居性傳播疾患發病率的首位。80年代美國每年新發生的病例達300-1000萬人。
二、衣原體
根據許多國家報告,NGU中30%-50%,淋病病人中20%和性活動強但無尿道炎癥狀的人中0.5%,以目前常用的培養方法,尿道分泌物可培養出衣原體。
女性病人因多數無癥狀或僅表現為白帶增多等婦科癥狀,難以確定其發病率,有人估計女性病人可能為男性的4倍。
衣原體是一種寄附于腺上皮細胞胞漿內的微生物。呈球型,有特殊的生長周期。每個生長周期有兩種發育型。感染型為原體(elementarybody)呈球形,大小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300-400mm)。
原體可在細胞外生存,有感染性。當其附著在易感細胞表面時,被細胞吞飲,在細胞內原體變成另一種繁殖型。
繁殖型即始體(initialbody)始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始體按二分裂方式繁殖,最后始體重新組織成原體,從細胞內釋放出來,再感染其他健康易感細胞。整個生長周期為72h。
衣原體分類
1、鸚鵡熱衣原體。
2、沙眼衣原體(Chlamydiatrachomatis)沙眼衣原體至少有15個血清型。D-K8種血清型與NGU有關。L1、L2、L33個型與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第四性病)有關。
三、支原體
1、分解尿素支原體(ureaplasmaure-alyticum)是一種原核微生物。能產生尿素分解酶分解尿素。呈球桿狀。
因其缺乏堅硬的細胞膜,故不為青霉素所抑制,四環素、紅霉素、壯觀霉素對之有效。
現已從人類泌尿生殖道分離出來7種支原體,其中分離率較高而與泌尿生殖道疾病有關,是分解尿素支原體,其次是人型支原體。嬰兒或無性交接觸的女性生殖道內找不到分解尿素支原體。而性生活越亂,這種支原體陽性率也越高。
McDonald1982年報告587例急性尿道炎癥狀病人中,209例(36%)中段尿中分離出分解尿素支原體。
2、人型支原體(mycoplasmahominis)支原體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弱,45℃15min即可被殺死。對肥皂、酒精、四環素、紅霉素敏感。
衣原體除致成尿道炎、眼結膜炎外,還可致成其他生殖器官炎癥,如附睪炎、前裂腺炎、宮頸炎、陰道炎、輸卵管炎及盆腔炎等。
新生兒通過感染的產道可誘發眼結膜炎、肺炎。男性同性戀者,可患直腸炎及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