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研究發現,面癱不再是中老人朋友易患的疾病,隨著小兒面癱患者比例的不斷上升,人們開始意識到面癱的危害性。當人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抗御外邪的能力下降時,風寒之邪就可能乘虛侵犯面部的陽明、少陽經脈,以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導致面癱的形成。一旦出現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等癥狀,要及時做全面檢查,查清病因,做進一步治療。
周圍性面癱的十二大癥狀
1、味覺障礙:在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時,面部與黏膜的一般感覺是正常的,而在麻痹側舌前 2/3 味覺出現障礙;多數表現味覺減低,但也有時有味覺倒錯。在鼓索分支以上病變有味覺障礙。有時,在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時,耳廓周圍有輕度感覺障礙。
2、淚腺分泌障礙:中間神經自面神經膝狀神經節分出,經由巖淺大神經、翼管神經、翼腭神經、上頜神經的眼支至淚腺,此種神經麻痹淚腺分泌減少至消失。可見于膝神經節以上病變。
3、聽覺過敏: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時偶見,產生聽覺過敏(過聽)的機理是:保持鼓膜緊張的鼓膜張肌受三叉神經分支的翼內神經所支配,鐙骨肌受面神經所支配,此兩肌呈拮抗關系保持平衡。面神經麻痹時,鐙骨肌發生麻痹,因而,鼓膜張肌相對緊張,鼓膜張力高,微小聲音產生強的震動,產生過聽現象,見于面神經在鐙骨肌分支以上的病變。
4、面肌纖維性痙攣:周圍性面癱患者患側出現小而快速,部位不恒定的肌肉抽搐性收縮,常伴有瞬目運動增多。
5、面肌痙攣:面肌痙攣是一種無痛性、有規則的陣攣性面部肌肉抽動,常局限于眼瞼或口角,痙攣可因說話、吃飯、精神緊張、疲勞而加重,每次痙攣持續數秒至數分鐘。
6、反射:麻痹側眼輪匝肌反射、口輪匝肌反射、恐嚇瞬目反射、視反射低下。
7、眼球征:麻痹側的眼球與健側不在同一水平,較健側上移,瞳孔水平也比健側高,這種征象稱為眼球征。
8、唾液分泌障礙:麻痹側唾液分泌減少,因為面神經分出的鼓索神經支配頜下腺與舌下腺,于此分支以下病變時可有唾液分泌減少,但臨床上不容易被重視。
9、頸闊肌征:中樞性與周圍性面神經麻痹都有此征。囑患者頭用力前屈,檢查者在患者額部加以阻抗,此時,健側頸闊肌收縮,麻痹側不收縮。
10、面肌聯合運動:有的周圍性面癱患者出現張口、示齒、鼓腮、吸吮時,眼跟著閉合變小,相反當閉眼時,口角也牽拉閉合,這就是所說的面肌聯合運動,是面神經受損后,其髓鞘恢復不良所致。通過服藥,神經完全修復之后,這些癥狀可以消失。
11、鱷魚淚癥候群:鱷魚淚癥候群多出現在面癱后數周或者數月,面癱患者在吃食物時,患側即有眼淚流下,甚至只是看到或這想到可口的食物時,也會淚水汪汪。
12、舌的偏斜:多屬錯覺,與口唇位置不正有關,人為的將口角矯正之后,舌就無偏斜現象。但個別病例可見到舌的偏斜,如果有此種現象時,舌總是向健側偏,與中樞性面神經麻痹伴有舌的偏斜恰好方向相反。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產生的舌的偏斜的解釋是:受面神經支配的莖突舌肌和腭舌肌麻痹所致。
溫馨提示
很多患者是在早上洗臉時發現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癥狀的。其中味覺和聽覺減退都是面癱發作的典型表現,我們在平時一定要加強自我診斷能力,做到盡早治療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