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皮膚皮脂腺分泌皮脂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但如果皮脂腺分泌功能亢進,皮脂排出過多,在皮膚上 堆積,在堆積處出現慢性皮膚炎癥,則稱為面部脂溢性皮炎,典型損害為暗黃紅丘疹或斑片,邊緣清楚,表面被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伴有不 同程度的瘙癢。患上面部脂溢性皮炎會嚴重影響人的形象,因此及早的預防治療就非常重要。
前臨床上對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脂溢性皮炎的發病可能與皮脂溢出、微生物、神經遞質異常、物理氣候因素、營養缺乏以及藥物等的作用有關。近年來,卵圓形糠秕孢子菌與脂溢性皮炎的關系得到了重視,認為其在脂溢性皮炎的發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此外,精神因素、飲食習慣、B族維生素缺乏和嗜酒等,對本病的發生發展也可能有一定影響。泛發而頑固的脂溢性皮炎可以是HIV感染重要的皮膚癥狀。
1、儀器治療:多違背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強制性治療脂溢性皮炎. 造成毛細血管的傷害, 易復發.
2、中藥治療:是藥三分毒,中藥的功效具有多樣性,不能準確界定有效活性成分,缺乏現代化生物工程技術,部分中藥成份也會引起過敏.
3、口服激素治療:只能從皮膚的表層改善脂溢性皮炎癥狀,針對性很單一,治標不治本。刺激性成分激素直接接觸傷害皮膚.
4、外用激素:它能緩解癥狀,但是這類藥有副作用大,多產生依賴性,癥狀將反復發作。
5、全身治療:內服維生素B2、B6、復合維生素B,炎癥明顯或炎癥范圍擴大時,可服用抗生素。
6、局部治療:以溶解脂肪、角質剝脫、消炎止癢為主。
7、辨證用藥:發病較急,皮損潮紅明顯,有滲出、糜爛,口渴心煩,大便常干燥,舌質紅、苔白或白膩,脈弦滑或滑數,屬熱重于濕型。法宜清熱利濕,佐以涼血。方用荊防牛蒡子湯或梔子金花湯加減。發病較緩,皮損淡紅或黃紅,大便不干或便溏,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滑,屬濕重于熱型。法宜健脾利濕,佐以清熱,方用除濕胃苓散加減,也可用除濕丸或二妙丸。
6、飲食保健:宜食入富含維生素A、B2、B6、E的食物:因維生素A、B2、B6對脂肪的分泌有調節和抑制作用。維生素E有促進皮膚血液循環、改善皮脂腺功能的作用。富含上述維生素的食物有動物肝、胡蘿卜、南瓜、土豆、卷心菜、芝麻油、菜子油等。值得注意的是要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維生素A的食物要適量多吃,豬肝、胡蘿卜、蛋黃等,以糾正毛囊皮脂角化異常,防止毛囊堵塞。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油膩食物,還要注意少吃甜食和咸食,以利于皮膚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