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醉,是指喝酒過量,造成第二天早上頭痛、胃部不適等癥狀。這是因為大量飲酒后,肝細胞無法將有害物質乙醛全部處理,而造成急性中毒征狀。宿醉時,肝臟會屯積脂肪,胃腸易患酒精性急性胃炎,自律神經(jīng)平衡失調引起心跳加速,血液中水分與電解質平衡失調等,影響遍及全身。
一、宿醉的診斷標準
酒醉的人中,有75%的人會有不舒服的宿醉感。宿醉所產(chǎn)生的效應包括頭痛、惡心、嘔吐、口渴、發(fā)抖、暈眩以及肌肉痙攣等癥狀。人們認為宿醉是酒精戒斷的早期階段。當肝臟分解酒精時,乙醛等有毒的代謝產(chǎn)物便會散布到全身各處,刺激神經(jīng)引起頭痛等。
二、宿醉的檢查項目
檢查項目有:血壓、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膽的B超、ct等。
血液中乙醇濃度在0.05-0.1%時,人開始朦朧、暢快地微醉;而達到0.3%時,人就會口齒不清,步態(tài)蹣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酒醉了;如果達到了0.7%,人就會死亡。對于乙醇的承受力,人與人的差異很大,這是由于胃腸吸收能力和肝臟的代謝處理能力不同所致,也就造成了人之間的酒量不同。下面的統(tǒng)計表明了血液中乙醇和人醉表現(xiàn)的關系。
三、宿醉與酒精中毒的鑒別
不少人將宿醉與酒精中毒混為一談,實際上兩者差別很大。區(qū)分兩者的關鍵是:酒精是否被完全排凈。
宿醉,是指因飲酒過量,隔夜休息后,體內的酒精即乙醇已經(jīng)完全排凈,但仍有頭痛、眩暈、疲勞、惡心、胃部不適、困倦、發(fā)汗、過極度口渴和認知模糊等癥狀。
酒精中毒俗稱醉酒,是指患者一次飲大量酒精(乙醇)后發(fā)生的機體機能異常狀態(tài),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肝臟傷害最嚴重。醫(yī)學上將其分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兩種,前者可在短時間內給患者帶來較大傷害,甚至可以直接或間接導致死亡。后者給患者帶來的是累積性傷害,如酒精依賴、精神障礙、酒精性肝硬化及誘發(fā)某些癌癥(口腔癌、舌癌、食管癌、肝癌)等。
飲酒后的酒精約20%在胃內吸收,80%在十二指腸及小腸吸收。酒精的中毒量和致死量因人而異,中毒量一般為70~80克,致死量為250~500克。是否發(fā)生中毒與下述因素有關:胃內有無食物(空腹者吸收快)、是否食入了脂肪性食物(脂肪性食物可減慢酒精的吸收)、胃腸功能好壞(胃腸功能好的吸收迅速)、人體轉化劑處理酒精的能力(能迅速將乙醇轉化為乙酸的不易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