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典型癥狀就是“三多”癥群,無癥狀或者癥狀較輕診斷都是靠化驗,主要是在健康體檢或者是其他疾病檢查中偶然診斷出糖尿病,還有不少患者是首先發現糖尿病的并發癥,然后才追溯病根診斷出糖尿病。不論是有無癥狀或并發癥,糖尿病的關鍵診斷首段就是根據家族史、患病史、臨床表現、血糖等生化檢查而定,并應對糖尿病類型、代謝紊亂程度以及對存在的并發癥和伴隨癥及其病情程度作出估計,還須排除其他類型糖尿病。而且要參照糖尿病的最新診斷標準確診。
糖尿病的最新診斷標準
美國糖尿病學會基于1997年標準以來得到的新的研究數據,于2003年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進行了新的修訂,其新診斷標準的要點如下:
1、建議使用空腹血糖診斷糖尿病。區分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標準從空腹血漿葡萄糖(FPG)≥140mg/dL(7.8mmol/L)降到126mg/dL(7.0mmol/L)。
2、正常空腹血糖定義為<110mg/dL(6.1mmol/L),空腹血糖過高(IFG)的診斷標準下調至100mg/dL(5.5mmol/L)。
3、對新診斷的糖尿病病人,建議在初始測試后作一個確認測試。
4、糖耐量降低的標準為FPG<126mg/dL,但75克OGTT(2小時)為140-199mg/dL。這個新提出的糖耐量降低的定義會增加患有糖耐量降低者的人數,因此增加從包括體重減少、運動等在內的高強度生活方式改變而受益的人數。
5、建議HbAIC作為診斷糖尿病的額外標準。原因是缺少國際化的參照標準,以及身體其它狀況的混淆(例如妊娠、尿毒癥、血紅蛋白病、輸血和溶血性貧血等)。HbAIC依然被建議用作觀察治療效果的一個指標。
6、FPG和2小時PG都可以用來診斷,但是FPG具有易于使用的優點(無須等待,耐受性強),結果可重復性強,可靠性高,費用低。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哪種測試更優。測試結果為非正常FPG后,建議采用2小時PG。
7、目前還不清楚,治療無癥狀的2小時PG增高或改變空腹系統標準和糖耐量降低的標準是否會減少心臟病的病死率。
糖尿病的最新診斷標準特點:是將空腹血糖過高(IFG)標準從110mg/dL(6.1mmol/L)降到100mg/dL(5.5mmol/L),這項新的標準將使糖尿病前期的診斷人數增加達約20%,因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當空腹血糖達到100mg/dL(5.5 mmol/L)時糖尿病危險性顯著增加。此舉的目的在于引起臨床醫師的重視,將更有助于醫師鑒別高危病人,并實施及時的干預。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年齡45歲以上的人,特別是那些體重超重的人,都應該做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篩查,如果正常,每3年作1次,那些由于肥胖、家族史、妊娠糖尿病、或其它已知的糖尿病危險因素而有糖尿病患病高危險的人應該每1~2年篩查1次。
糖尿病的診斷流程圖
溫馨提示:在我國醫生在作出診斷時往往要結合臨床癥狀加以考慮,如果有癥狀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后血糖達到上述糖尿病診斷標準,就可以判定為糖尿病。 如果完全沒有糖尿病癥狀,就需要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時達到上述標準,才可以判為糖尿病。
(參考文獻:《2010年ADA糖尿病標準化診療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