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皮膚癌治療的手段仍是采取手術的治療,由于皮膚上的腫瘤細胞一般會嚴重皮膚淋巴管進行轉移,所以醫生在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案中,會擴大手術的常規范圍。另外還有中醫治療方法,主要是以局部治療為主,輔助全身調理。
西醫采用的手術治療方法一般就是采用手術治療,手術后的治療多采用局部電子線外放療,而基底細胞癌和皮膚淋巴管瘤對化療相對敏感,還應該輔助化療。化療可以采用全身化療和局部化療相結合,局部化療可以應用介入化療和表面涂抹,由于傳統的方法直接涂抹,藥物難以滲透到皮膚5mm以下,故而應該加入助滲透的藥物。
對于化療不明感的其他腫瘤還可以采用免疫治療。被動免疫治療—應用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轉移因子以及胸腺五肽等免疫藥物;主動免疫皮膚癌治療—應用自體的腫瘤制作腫瘤疫苗,注射到淋巴結群附近,使得自身產生腫瘤抗體以抑制腫瘤生長;細胞治療—提取自身產生的腫瘤抗體細胞,在實驗室培養、擴增后回輸到患者體內,以增加對腫瘤的抑制能力。
中醫采用的皮膚癌治療方法有內外治法之分。一般內治法以養血滋肝為主。有血熱風燥者,養血潤燥,疏風解毒;有濕毒瘀結者,祛濕解毒,化瘀散結;有氣血雙虧者,投以八珍湯之屬;脾虛中氣不足,毒瘡下陷者,投以補中益氣;有肝熱氣郁者,則給予丹梔逍遙散等。
皮膚癌外治法:
1、皮膚癌治療如皮膚癌形成浸潤型潰瘍或外呈菜花樣腫瘤,感染流膿流汁、惡臭者,可在敷藥前,以下方煎湯泡洗。洗藥:蛇床子30g,龍葵30g,五倍子15g,敗醬草30g,苦參20g,蒲公英30g,白鮮皮30g,煎湯浸洗患處,一日2~3次。
2、20%蟾酥軟膏:外敷,3日后癌組織壞死脫落,約18日基本愈合。
3、藜蘆膏:單味藜蘆研成粉末,皮膚癌治療以脂膏外敷,數日一換。
4、農吉利:外敷,農吉利研成油外敷,或做成浸膏外涂,每日換藥1次。
5、五虎膏:瘡面用甘草水洗凈,拭干,外涂約分許厚,一日2~3次,治療皮膚癌、黑色素瘤。
6、皮癌凈:紅砒50g,指甲2g,血余5g,大棗去核70g,堿發面172g。制法:將大棗去核,紅砒研成粉末,血余、指甲切碎,將以上三物混裝于大棗內,外用堿發白面包裹為丸,置炭火中燒烤,翻轉不令焦糊,燒成后研成粉末過篩,分裝密封備用。用法:若腫瘤破潰后,可將藥粉直接撒在瘤體表面。若瘤體表面干燥,用香油調敷或用皮癌凈油紗布覆蓋,每日或隔日換藥一次,藥量每次0.5~1g(粉劑)。待瘡面焦痂四周翹起,推之能動(約需10日左右)時,即可停藥,數日后自行脫落。病變大于5cm者,可分批分區上藥,以免中毒。用藥后分泌物及時擦去。注意此藥不要敷于正常皮膚上。
7、皮膚癌治療患處用甘草水洗凈、拭干,用復方莪術消瘤膠囊粉末調醋外敷,每日換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