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皮膚癌有什么優勢?皮膚癌在中醫學上有很多種稱謂,如“反花瘡”、“石疔”、“石疽”、“乳疳”等。中醫學認為本病雖然征候多樣復雜,但究其病因無外乎內外,內為臟腑功能失 調,外為六淫之邪入侵,內外之邪交結日久,內耗陰血,奪精灼液,以致肝血枯燥,難榮于外,肺氣失養,皮毛不澗,終致皮生惡瘡。
其病理機制,一為正虛,年老 體弱,陰陽失調,氣血不足,肌膚失養;二為氣滯血瘀,郁怒憂思,肝氣郁結,氣血瘀滯,阻于肌膚;三為濕濁,飲食厚味,醇酒炙博,壅塞睥胃,運化失司,濕濁 內生;四為外邪入侵,風、毒、燥、熱、寒、暑等外邪入侵。那么中醫是如何治療皮膚癌的?中醫治療皮膚癌有什么優勢?
中醫治療皮膚癌的三個原則:
1、局部與整體
局部與整體是對立統一的辨證關系,在局部病變發展過程中,能影響全身各系統的病理變化;相反,全身體質虛弱也會影響局部的治療效果。因此辨證治療時弄清 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是最關鍵的,當整體狀況較好時,可側重于局部腫物的攻伐,使之消散或控制其發展,而整體狀況較差時,則應當以扶助正氣為主,諸如健脾養胃,補氣養血,以增強體質,增強抗病能力,延長生存期。
2、內治與外治
在皮膚癌的治療中,內治以扶正為主,多用扶助正氣之藥物,以扶正固本,提高機體抵抗能力,適當加入攻伐之品,以協助外用藥清除腫瘤毒素。外治法則通過外敷藥物發揮治療作用,應掌握好使用時機與劑量,結合內治法提高治療效果。
3、攻伐與時機
在皮膚癌的初期,腫瘤局部多無破潰、身體尚健,治宜攻伐為主,突出一個“消”字,但不可傷正;到了中期,腫塊多有破潰,傷津耗氣,形體消瘦,已顯正虛邪實,邪正相持,治宜攻補兼施;到了晚期,腫塊潰爛,或有轉移,面黃肌瘦,正氣大衰,此時當以扶正調理為主,或少佐祛邪,目的在于增強體質,延長生存期。
一千余年來,中醫學對皮膚癌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歷代醫家提出的內服與外治相結合的治療方法,療效穩定,不良反應少,減輕患者的痛苦,延長其生存期,展示了中醫藥治療皮膚癌的科學性和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