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俗稱腦溢血,屬于“腦中風”的一種,是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一種常見的嚴重腦部并發癥。腦溢血治療原則為安靜臥床、脫水降顱壓、調整血壓、防治繼續出血、加強護理防治并發癥,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殘疾率和減少復發。
急性腦出血的急救原則 ①防止進一步出血;②降低顱內壓;③控制腦水腫;④維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發癥。
積極合理的治療可挽救患者生命、減少神經功能殘疾程度和降低復發率。
1、內科治療
患者臥床,保持安靜。重癥須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征,注意瞳孔和意識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時吸氧,動脈血氧保護度維持在90%以上。加強護理,保持肢體功能位。意識障礙和消化道出血者宜禁食24~48小時,之后放置胃管。
(1)控制高血壓 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應及時應用適當的降壓藥物以控制過高的血壓。但降壓不可過速、過低。急性腦出血時血壓升高是顱內壓增高情況下保持正常腦血流的腦血管自動調節機制,降壓可影響腦血流量,導致低灌注或腦梗死,但持續高血壓可使腦水腫惡化。
(2)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腦出血后48小時水腫達到高峰,維持3~5日或更長時間后逐漸消退。腦水腫可使顱內壓增高和導致腦疝,是腦出血主要死因。故降低顱內壓是腦出血急性期處理的重要環節。
(3)止血藥和凝血藥 一般認為腦內動脈出血難以藥物止血,出血部位發生再出血亦不常見,通常無須用抗纖維蛋白溶解藥。如需給藥可早期(<3小時)給予抗纖溶藥物如6-氨基己酸、止血環酸等。立止血也推薦使用。
(4)保持營養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每日液體輸入量按尿量+500毫升計算,高熱、多汗、嘔吐或腹瀉的患者還需適當增加入液量。注意防止低鈉血癥,以免加重腦水腫。
(5)并發癥防治 ①感染②應激性潰瘍③稀釋性低鈉血癥④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2、外科治療
(1)手術適應證 ①腦出血患者顱內壓增高伴腦干受壓體征,如脈緩、血壓升高、呼吸節律變慢、意識水平下降等;②小腦半球血腫量≥10毫升或蚓部>6毫升,血腫破入第四腦室或腦池受壓消失,出現腦干受壓癥狀或急性阻塞性腦積水征象者;③重癥腦室出血導致梗阻性腦積水;④腦葉出血,特別是腦動靜脈畸形所致和占位效應明顯者。
(2)手術禁忌證 腦干出血、大腦深部出血、淀粉樣血管病導致腦葉出血不宜手術治療。多數腦深部出血病例可破入腦室而自發性減壓,且手術會造成正常腦組織破壞。
(3)常用手術方法是 ①小腦減壓術;②開顱血腫清除術;③鉆孔擴大骨傳血腫清除術;④鉆孔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⑤腦室出血腦室引流術。
3、康復治療
腦出血患者病情穩定后宜盡早進行康復治療,對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有益。如患者出現抑郁情緒,可及時給予藥物(如氯西汀)治療和心理支持。
4、飲食宜忌
處于恢復期的病人,體質虛弱,應注意飲食調理。
(1)飲食宜清淡,宜食易消化、維生素含量高的飲食;
(2)多食白菜、蘿卜等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3)忌肥甘,戒煙酒。